绝大多数药品连锁店在进军新市场之初,都会采用大幅降价促销策略,低价药品获得了百姓的青睐。但低价药店正面临外患内忧。低价药店不仅面临着制药企业和药品代理商的仇视,也不得不应付来自同行的残酷竞争。
低价药店正在百姓的掌声和虚高药价得利者的仇视中蹒跚前行。它们在每一个省会城市几乎赢得喝彩的同时,也遭遇了各种麻烦。
贵州一树连锁药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方正说:“低价药店之所以比医院便宜,关键在于减少了中间环节,消灭了中间商。”贵州一树连锁药业有限公司的常规药品价格比医院低30%左右。比如金刚藤胶囊,医院价格是39元,一树只卖16元;胃药胶囊,医院价格为26.6元,一树的价格是15元。
为了抢占市场,产生广告效应,我国绝大多数药品连锁店在进军新市场之初,都会采用大幅降价以吸引消费者的促销策略。低价药品获得了百姓的青睐。
南昌市民张长征说:“我老伴患有高血压,必须天天吃药,在医院买药每个月光药费就得600多元。我现在整天在各个药店转,谁的便宜买谁的,每个月少花200多元钱。”
几个月前在北京开业的一家药品超市,以平均低于国家定价50%和市场零售价30%的价格,吸引了上万名顾客排队买药。开业头3天,这家超市就接待顾客累计10万人次,其中买了药品的顾客近2万人,成交金额突破100万元。
但是,低价药店面临着外患内忧。
2003年,在市场上掀起“药价冲击波”的贵州一树连锁药业有限公司在贵阳的几个销售点的电脑连续被盗。10多家制药企业联合要求它提高药品价格,随后,供货商停止供货。这家公司不得不紧急从省外购货。2003年芝林大药房在贵阳开张的时候,曾经有身份不明的50多人当场闹事。
近年来,武汉、南京、西安、长沙和杭州等城市都出现过针对低价药店的打砸、盗窃等违法行为。制药企业和药品代理商也经常采取联合抵制降价,停止供货等手段压制低价药店。
低价药店不仅面临着制药企业和药品代理商的仇视,也不得不应付来自同行的残酷竞争。据了解,目前上海就有1800多家药店与北京的1600多家药店,彼此相互压价。
许多曾经红红火火的低价药店,目前也生意惨淡,有的已经关门谢客。有的大型药品销售企业,希望通过多开连锁店攻城略地,但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屡次搁浅。贵阳、海南和西安等地的药店,有的卖起了化妆品、皮鞋、礼品等与药品毫不相干的货物。
虽然低价药店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但是它能否打破医院药品售价虚高的坚冰,再次引发了人们的讨论。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品价格处副处长茅菊英认为,平价药房治理药价虚高的作用非常有限,原因出在当前居民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制和机制上。
茅菊英认为,首先,我国药品销售终端在医院,其市场份额占85%以上,平价药房的药品销售总量太小。其次,我国大多数医院的处方药不允许外流,有公职的医保人员也不可能拿着处方到平价药房购药,同时,平价药店中处方药品比例也较低,可供选择量小。第三,平价药房绝大部分不是定点药点,它们最大的消费群体是自由职业者和下岗工人,购买能力有限。
研究表明,医院对药品市场价格下降有极大的拉动作用。按现在市场份额计算,药店的药品价格下降5%才能拉动整个药品市场价格下降1%,而医院的药品价格只要下降1.2%,就能拉动药品市场价格下降1%。但要想使医院药价下降无异于“与虎谋皮”。
业内人士说,平价药店只是把常规用药、知名厂家的品牌药品价格降了下来,不可能所有的药品价格都明显低于医院售价。单独一家药店或者一个连锁销售企业与整体的药价虚高抗衡肯定是‘蚍蜉撼大树’。据了解,目前行业内部正在探索全国几十家大型连锁药品销售企业联合起来,通过共同采购,合作运营的方法,降低药品价格。
《市场报》 (2005年10月31日 第十三版)
作者:秦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