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培训
s


 
 最新医学动态
 推荐医学动态
 医学动态

农业部调查嘉禾“绿色蔬菜”


作者:针刀培训…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06 09:37:14 【字体: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农业部调查嘉禾“绿色蔬菜”

  晨报讯鞍山市嘉禾公司假冒绿色蔬菜混进沈阳超市的消息被央视报道后,农业部立即成立调查组,并于昨晚抵达沈阳。

  据央视报道,昨天下午成立的调查组由农业部市场司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联合组成。他们将对嘉禾公司欺骗消费者,乱用绿色标志生产假冒绿色食品,以及辽宁省绿色食品管理不善的情况展开调查。

  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部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建平说:“这是一起严重侵犯消费者权利的事件,在这个事件当中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默许了或是容许了企业这样的行为,我们感觉问题更加严重,决定在第一时间组成调查组赴辽宁沈阳进行调查。”

  沈一消费者要告嘉禾

  晨报讯(记者王欢)8个月来,沈阳市民刘女士一直购买嘉禾“绿色蔬菜”,为病床上的老父亲尽孝心。

  “作为消费者,我感觉受到了极大的欺骗,我所有的孝心都白费了……”看到本报曝光的嘉禾涉嫌造假绿色蔬菜的报道,刘女士决定起诉嘉禾。

  刘女士气愤地说:“一旦质量部门最终确定嘉禾‘绿色蔬菜’是假的,存在欺骗消费者的权益,我就将提起诉讼,通过法律为我的孝心讨回一个说法。”

  短评投机还是诈骗?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对于投机和诈骗的定义是:投机,寻找、利用机会牟取私利;诈骗,欺诈骗取财物。

  当鞍山市台安县嘉禾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用普通蔬菜假冒绿色蔬菜在沈阳众多超市销售的消息传出时,热线电话里大多数市民表达情绪的两个词语是:郁闷、愤慨。

  “就好像在名品店买了名牌衣服,最后却发现衣服竟然是路边的扒堆货,只是挂上了名牌的商标。”有市民情绪激动地这样说:“对于健康的追求到最后竟然成了花高价自我安慰的心理作用……”

  众多消费者花着两倍的价钱买到的只是贴上绿色标签却无绿色之实的蔬菜。当他们发现自己腰包里的钱是这样被多掏出去一半的时候,被“忽悠”了的感觉油然而生。

  商品社会,我们不再质疑哪些人赚了钱,但我们仍关注这些人赚钱的方式。

  合理合法的赚取人民币我们除了羡慕还有欢迎,我们反对的是别人不明不白地从我们的口袋里拿走我们的钱。

  投机还是诈骗亦或是其他?每个人心里都有个算盘。本报记者冯勇

  嘉禾“绿色蔬菜”暴利产生流程

  真“绿”假“绿”

  三大批发市场没底气

  晨报讯(记者王莉)嘉禾“绿色蔬菜”风波在沈阳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昨日,记者走访了十二线、南五、盛发三大蔬菜批发市场,他们均称不知道“嘉禾”在本市场进菜的事情。

  十二线蔬菜批发市场市场办的刘经理告诉记者,“嘉禾”是否曾在十二线上过菜,市场方面并不知情,“来买菜的都和商贩直接接触。”

  在位于砂山附近的南五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卖菜者表示“无公害”证明已经交给市场管理所了。而管理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无公害”证明在市场工商所那里。但市场工商所则告诉记者,证明之类的东西由管理所管理。

  在滑翔附近的盛发蔬果批发市场内,豆角等蔬菜的包装上写有“无公害蔬菜。”市场的一名负责人表示,检测农药残留的工作人员已经一个星期没有上班了。

  采访中,各市场均表示市场内的蔬菜基本可以保证农药残留不超标,但对于市场内的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则无法鉴别。

  我参与了包装“绿色食品”

  嘉禾离职员工通过本报披露嘉禾公司用普通蔬菜“包装”成绿色蔬菜的全过程

  晨报讯(记者高明)从市场采购回来的蔬菜,“长相端正”的经过“梳洗”,穿上带有标签的衣服就变成了绿色食品。

  昨日,原嘉禾员工自曝内幕,为记者讲述了从市场采购直至包装运出的全过程。

  超市退回来的菜“重新包装”再卖

  唐先生曾经是嘉禾公司的一名司机,他为记者讲述了嘉禾公司每日出去采购的路线及蔬菜。

  据介绍,外出采购是19时开始的,第一目的地是盛发市场,在那里采购些常规的蔬菜,如黄瓜、茄子、西红柿等,22时返回;卸货后再次出发至砂山,选购菌类等蔬菜,返回的时间是凌晨2时左右;最后一站是十二线批发市场,采购一些盛发、砂山没有的,产量相对较少的一些蔬菜。

  3吨的东风大卡车,一天少说也能拉个一车半车的,这些买回来的普通蔬菜直接被送进了加工和包装车间。工人把蔬菜摊开选取些“长相端正”的蔬菜、经过“梳洗”之后,就缠上了印有绿色食品标志的胶带。

  曾经在嘉禾公司做库管员的师女士证实了唐先生把在市场选购回来的蔬菜包装成绿色蔬菜的说法,并且师女士坦陈,自己就曾参与包装这种“绿色食品”。

  师女士称,蔬菜先是被装进方便盒,之后封上塑料膜,然后贴上带有绿色食品标志的小标签。更过分的是,他们把超市退回来的蔬菜,重新包装贴上标签,再次运往各大超市。

  嘉禾车间空无一人

  昨日15时许,沈阳市皇姑区永泰小区内的嘉禾公司车间4名衣着整洁的女子,围在火炉旁取暖。

  车间内各种散装蔬菜堆在地上,若干纸壳筐堆积在一旁,筐内是包装好的蔬菜,上面贴着绿色的标签,写着“绿色食品”。

  当记者向其询问有关嘉禾公司事情时,4名女子无一例外地称,自己是隔壁打铁的,便匆匆离开车间,此时车间内除了记者,空无一人。

  在办公室内,负责资料统筹的刘女士和负责酒店业务的张先生接待了记者。

  刘女士表示,目前他们已经不卖绿色食品了,普通蔬菜还有零星的经营。市场需求量小了,员工就休息了。

  针对“是否在夜间出车选购蔬菜”的提问,张先生表示,基地既生产绿色蔬菜也生产普通的蔬菜,为了满足一些酒店的订单,他们选购的都是基地种不出的产品。绿色蔬菜便宜卖?

  昨日18时许,记者拨通了嘉禾总经理杨佳的电话。

  杨佳不愿意对曾经的嘉禾员工自曝内幕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事情的真相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同时,杨佳否定了基地既生产绿色食品又生产普通蔬菜的说法。杨佳肯定地说,基地只生产绿色食品。他同时否定了央视调查所称的把普通的蔬菜买回变成绿色食品的说法,并表示没有说过要举行新闻发布会。

  杨佳表示,有时候绿色食品高产,超越了市场的需求,他们便会把绿色食品当作普通的蔬菜卖给超市。当超市对普通蔬菜的需求又多了起来时,他就会从一些市场中收购一些普通蔬菜卖给超市,来维持客户关系。

  对此,一名业内人士表示,绿色蔬菜产量很少且成本很高,所以“绿色蔬菜产量过剩,已至于要当作非绿色蔬菜便宜卖”的说法,简直是在开玩笑!

  嘉禾绿色标签是借的

  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称,认可嘉禾借“标”上市是为鼓励企业发展

  晨报讯(记者林浩郭蕾赵威)嘉禾并没有申请到绿色食品标志。

  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表示,允许嘉禾借用其他品牌的“绿标”,是为鼓励小企业发展而作出的程序调整。

  据了解,凡是绿色食品申报,必须经过一个严格的审核程序。但记者从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了解到,嘉禾目前并没有申请到绿标,但该中心以“支持其发展”为由,认可嘉禾使用维康的“绿标”。该中心进一步解释说,这是因为小企业在申报“绿标”的过程中是按照品种进行申报的,费用较高,小企业无力承担,所以从鼓励小企业发展的角度,对相关程序做了调整,但有配套的监管手段,以此来保证这种企业生产的绿色蔬菜质量合格。

  “我们和沈阳市工商局联合对绿色食品进行不定期抽检。”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工作人员还称,国家对绿色食品的审定不是一劳永逸的,主管部门会对绿色产品进行监管,而且每年都会对绿标产品进行年检,这个过程中,嘉禾每次的检验结果都是合格的。

  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表示,嘉禾使用维康的“绿标”是跟中国绿色发展中心打过招呼的。但记者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了解到,“绿标”的使用必须是一一对应的,根本不会允许有这种情况出现,并且,目前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已经派人到辽宁调查嘉禾事件。

  记者昨天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了解到,目前该中心已到辽宁调查嘉禾“绿色蔬菜”事件,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也于昨日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嘉禾事件的处理方案。

  业内人士表示,“绿标”是国家在用信誉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现在嘉禾事件已经给这个无形资产造成了莫大影响,同时也搅乱了行业秩序,今后“绿标”如何发展、如何监管,应该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嘉禾公司的“农户基地”已成“空壳”

  菜农:嘉禾收的是普通菜

  嘉禾公司技术员王忠启昨日郑重地向记者表示:该公司属于“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公司本埠共有13栋大棚,在蒋坨子村和大汪村还有200多栋大棚。他们向农户免费提供菜籽、菜苗、农药,并且无偿进行技术指导,而且,村民打农药、施肥都有严格的要求。为此,公司还与农户签订了协议。

  与此同时,一名工作人员还特意向记者解释:央视曝光的从沈阳本地购进的蔬菜,是进入超市普通柜台经营的;从鞍山运往沈阳的蔬菜,全部是绿色蔬菜,由专柜经营。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蒋坨子村和大汪村进行实地调查。菜农老孟告诉记者,这里每家每户的大棚都是自己经营管理的。嘉禾公司也来这里收菜,但收的都是普通菜,价钱也和其他菜贩差不多。菜农方志强表示,4日16时左右,嘉禾公司收菜车确实到他家收过菜。“我卖他们的是苦苣菜,4毛一斤卖的,一共卖了300多斤。”

  一位姓蒋的菜农说,如今种菜都是自己管理,打农药,施化肥,全部都是自己说了算,嘉禾公司不再参与管理。这样种出来的菜,嘉禾公司照样收,然后,拉到沈阳销售。

  大汪村委会蒋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证实,嘉禾公司与菜农合作的事情是三年前的事儿,现在村里没有人与该公司合作。当年签订的协议也早就失效了!

  随后,记者采访了台安县工商局副局长孙文东,孙副局长表示,嘉禾公司确实是在台安县工商局注册的,但是央视曝光的内容是该公司在沈阳暗箱操作的,台安县工商局并不知情。目前,工商人员已到该公司下达了通知书,要求该公司法人到工商局接受询问。本报记者王辉

 
版权所有: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培训学校  京ICP备19014186号
咨询电话:400-6666-810 / 010-80725466 /80725478 / 52573160     传真:010-64124241  Email:790855106@qq.com
地址:北京针刀总医院内(昌平区天通苑西三区26号楼16门) 邮编:10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