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消费类商品都在外包装上注明了建议零售价,让人们买得一目了然。但是,后来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厂商之间达成了“默契”,厂家故意标高“建议零售价”,商家则稍微压低一点价格销售,让消费者觉得买值了,而实际上则多花了不少钱。鉴于这个教训,从明年开始,药品的盒上也将试行标明价格,但国家发改委要求,生产型药企要准确标明药品的真实出厂价,而不是建议零售价。
近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在第54届全国药交会上作“中国药价新政策”专题报告时透露了这个消息。
药到底什么价一看便知道
药价虚高一直是老百姓看病过程中的一大“顽症”,尽管通过近年来十几次的降价行动,药价虚高得到有效控制,但问题远没有解决。明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新措施就是要有效解决高药价问题,减轻老百姓药费负担。
据了解,相关改革的方案已经拟订,明年将适时公布。改革的重头戏包括:亮化药品出厂价、缩小专利药与仿制药价差、划分6大价格区由政府协调定价。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标明出厂价可有效监管市场,做到药价透明化。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亮化出厂价后,市民可以对比药品的实际零售价和出厂价,看其是不是合理,是不是买贵了。
出厂价零售价原来差异大
目前,药品出厂价由厂家自行制定。从出厂到消费者将药拿到手,药品经过了不少中间环节,导致零售价与出厂价出现很大差异。例如在福建,一支相同产地、规格、品牌的“硫酸软骨素注射液”在药品超市的零售价为0.45元,出厂价则更低,但是被医院卖到28.92元,仅比药店零售价就涨了60多倍,比出厂价的话则更多。
业内人士表示,要整治药价虚高,必须控制中间环节———将医院和药房的“手”捆住。现在有的感冒药出厂价只有1元一盒,开在处方单上的价格,一转眼就变成了10元,终端的利润很高。
可操作性成各方争议焦点
一旦实行药盒上标出厂价,如果还是像之前的“建议零售价”那样,药厂动手脚,虚报出厂价怎么办?可操作性成为目前对于即将出台的新规争议最大的地方。“出厂价是每个企业的商业秘密,没人会主动泄露商业秘密。”这是一些药企的看法。据了解,我国药品价格目前有3种定价模式———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其中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的药品只占到市场份额的4成,而超过6成的药品是市场调节价,也就是说,价格掌握在企业手里,他们的出厂价不可能透明。
但是也有一位药房老板称,标明出厂价具备可行性,厂家动手脚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是药品出厂前,物价局会对出厂价进行严格核准,厂家要是擅自改动价格,产品在市场上很容易被抓现行,这必然会被政府部门严处。
对药店影响不大对医院监督更严
已经经过好几轮价格调整的杭州华东大药房,对于药盒上标出厂价的措施表示肯定。总经理应杰说,作为完全靠市场竞争而生存的药店,其药品价格是遵循市场规律在调整,而并不完全跟着行政指令走。事实上,他们的药价早已市场化,尤其是西药和中成药都低于发改委制定的价格。所以,为了降低老百姓的用药负担,把出厂价标于药品包装盒上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将降低零售商的利润空间,对他们这样的终端零售商来说影响不大。
记者了解到,其实,纯药品的销量药店所占的份额还不到10%,绝大部分还是以医院开出的处方药为主,国家发改委的新规定对医院药房有什么影响呢?记者采访的一家杭州市级医院药剂科主任表示,相关部门如果有这样的规定,他们肯定要照章执行的,而且通过几次调价和药品公开招标的形式,目前医院药价相比以前已经非常透明化了。不过这位主任也坦言,老百姓对于药品在医院里进价多少、与出价的差距有多少还是不清楚,因此亮化药品出厂价对医院是一种监督,患者对此也会更放心。
(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