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的春季阴雨绵绵,但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大陆村的乡村医生陆叶青却不再担心卫生室存放的药品会受潮,甚至变质,因为药房已经装上了空调、排风扇、温度计和湿度计。
目前在上海,郊区农业人口约为254万人,与农民日常就医用药最为紧密相关的农村卫生室有1700多个。
由于长期缺乏资金投入,且进货渠道杂、管理水平差,农村卫生室的药品质量与安全状况一度隐患重重。上海2002年的一项摸底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村卫生室条件简陋,缺少必要的防虫、防鼠设施,药品没有验收使用记录过期失效、发霉变质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民往往在一不知药性、二不知药价、三不知药期的情况下盲目用药。
记者近日从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了解到,到目前为止,上海农村用药安全的“盲目”已基本消除。各级政府近年来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硬件”改造,1700多个农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了专用药柜,部分卫生室还添置了空调、冰箱、温度计、湿度计等,药品储存条件明显改善。
为了从源头上防止假药、劣药流入农村市场,上海严格规范农村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行为,改变以往乡村医生自主购药、进货渠道混乱的状况。据悉,上海郊区所有的农村卫生室已实现100%从持证药品批发企业或镇(乡)卫生院购药,并建立了相应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乡村医生则定期接受药品质量管理知识培训。
农村的一些偏僻地区一直是监管“盲区”,容易滋生无证经营药品、制售假劣药品等违法行为,威胁农民用药安全。上海通过建立区(县)、镇(乡)、村三级用药安全监管网络,调动社会力量,把监管触角延伸到了原先的“死角”。据统计,上海郊区现有1400多名药品信息员,发现问题可随时举报。
“郊区254万农民已经能够吃上安全药、放心药。”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流通管理处处长王燕说,农村医疗机构使用过期药、变质药,甚至假药、劣药的现象已明显减少,农民的用药质量基本可控。在近两年的药品监督抽验中,上海农村的药品质量抽验合格率已与市区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