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2004年生产的进口单腔心脏起搏器,每台平均进口价5800多元,而最终销售到医院的价格大概为1.9万元,中间利润高达200%。“如果说医疗器械存在高额利润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那么进口医疗器械可谓是暴利中的暴利。”尽管19日国家药监局宣布开展全国医疗器械专项整治工作,但是面对目前现状,一位医药专家忧心地表示,进口医疗器械价格虚高问题由多种原因造成,所以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
某心脏起搏器零售价是出厂价的3倍多;而某单腔心脏起搏器每台平均进口价5800多元但最后进入医院的价格却一路上涨到1.9万元,成本利润率高达112%!一直被称为“暴利”的植入性医疗器械日前终于接到了来自发改委的“狠招”。昨日,国家发改委在网上向外公布了《关于加强植(介)入类医疗器械价格监测和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这是发改委继多次降低药品价格之后,为国家对部分医疗器械价格进行干预作准备。
专家:目前医疗器械价格管理面临三大难点
目前,中国对医疗器械的价格管理实行市场调节,由企业自主定价,政府对医疗器械价格的管理属于间接管理,主要体现在集中采购或招标采购、通过医疗服务项目打包收费上。
流通环节价格为何难控?
“由于中间流通环节过多,导致进口医疗器械的价格过高。”昨日,欧姆龙公司内部人员向记者透露,因为国外企业不会在中国直接销售其医疗器械产品,而是找代理公司进行销售,一般情况下,最起码要经过两级代理,即医疗器械企业的销售首先要找独家代理商,独家代理商再寻找区域代理商,而销售区域越广,介入其中的代理商就越多,医疗器械每经过一级代理或一个中间环节,价格必然要增加一定比例,层层流通的结果就是层层加价。“但这是没有办法的,所有外国企业都是这样操作的。”
据资料显示,以植(介)入类医疗器械(如导管、支架、心脏起搏器等)为例,这类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生产企业较少,价格昂贵且中间环节空间较大。一般从进口到医院销售给患者,平均加价都在2-3倍,个别产品甚至高达十几倍。
昂贵医疗器械何以受青睐?
在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有种怪现象,就是“越贵的进口产品,越受青睐”,这就给国外医疗器械价格“虚高”以充分的理由。那么,为什么患者愿意负担这样天价的医疗器械呢?“因为医疗器械是关乎人命的,所以没有几个患者会真正去计较价格,只要你说这个进口的比国产的安全,绝大多数患者都会选进口的。”昨日,一位长期从事医疗器械销售的人员向记者道出了原委,他告诉记者:“其实这些销售员很清楚,进口医疗器械的价格确实存在很大水分,但由于进口医疗器械的提成远高于国内产品,所以,销售员往往忽悠消费者购买进口产品。”
专家观点
解决“暴利”惟靠多部委联合监管
据一位医药专家分析,目前,几大部委都已看到医疗机械行业中的问题,正在联手进行整治,而要控制医疗器械的价格,真正减轻患者的负担,也只有靠多部委联合行动。比如发改委可以统一制定或限定一些暴利医疗器械的售价,工商部门要大力监管市场流通领域的违规销售,而药监部门一定要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严格把关,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医疗器械的“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