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针刀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济宁医学院曲阜中医院针刀科主任桂清民近日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聘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准化项目《中医整脊科诊疗指南》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
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我国在中医药的应用、研究等方面无疑走在世界前列,然而中医药标准的制定与应用却一直是我国的软肋。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中医药遇到的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很多学科的传承仅靠口传心授,缺乏统一的标准,因而难以得到世界的公认。标准的缺失令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十分被动。
据了解,在2006年7月以前,我国共颁布了120多项中医药标准和规范,包括《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等国家标准6项,国家中医主管部门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等行业技术标准70项。从总体来看,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进程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多数中医药标准的适用性不强,不能满足医疗、科教和对外交流合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推广运用机制不健全,在现实中并未发挥标准应有的作用;特别是有关中药的标准,除《中国药典》外基本空白。
2006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2006~2010)》,提出希望到2010年能够初步建立与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标准体系,并致力于在2010年以前,以我国为主制定或提出3~5项中医药国际标准,参与制定或提出至少20项国际行业组织标准。此后,针对中医药发展关键、急需、薄弱领域的技术标准的制定,国家有关部门启动了近60项中医药标准化项目。在这一政策的有力推动下,中医药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