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培训
s


 
 最新医学动态
 推荐医学动态
 医学动态

2006年中国药业五大预测 药品降价是趋势


作者:针刀培训…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03-15 10:03:08 【字体: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尽管降价之声唱响全年,令医药企业的日子有点难过,但是,中国医药产业仍以18%的增长(GDP的两倍)漂亮地走过2005年。 
 
  
 
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的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超过4300亿元人民币。如果现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变,2006年的医药工业总产值按现价可望达到51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左右,药品的销售额将达到2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也就是说,2006年医药产业受惯性推动走势依然强劲。

  不过,今年预计出台的国家医改、药品定价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将成为主导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预计2006年,中国医药行业将呈现以下五大趋势。

  产业分化加速

  后GMP时代的中国医药产业正全面步入“战国时代”,企业分化在加速,2006年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去年年末,老牌劲旅三九系在一片追债声中坍塌,而怀着医药帝国梦想的华源系没折腾几年就步履维艰。与此同时,康恩贝、神威、福瑞达等一批新生代企业凭借各自的核心能力纷纷挤入制药企业百强榜前列。

  同样在流通领域,企业分化也将加速。2006年医药商业仍将在微利时代寻找商机。新型民营医药商业企业仍将在2006年引导国内流通业的创新思维,伴随着第三终端农村市场这一新的终端市场的崛起,明年大医药物流企业的区域化竞争将加速。而随着处方药全凭处方销售,社会零售药店的关闭、兼并将加剧,零售药店将市场份额将逐步集中在大型连锁药店手中。而民营批发企业九州通也在四处扩张企图在几大区域建立配送网络,不久前又不惜代价二进重庆,希望把业务范围覆盖到西南市场。

  可以预见,明年大鱼吃小鱼,小鱼吞虾米的游戏会进一步白热化。医药商业的集中度将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农村市场成为争夺新焦点

  农村“两网”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启动使农村市场这一“第三终端”成为新热点。 
 
  
 
由于农村市场的药品零售尚处于“荒芜”状态,留给药企发挥的空间巨大。

  预计到2006年,低价药品在农村市场的销售比例将由现在的不足10%上升至60%。同时,由于农村市场销售网点过于分散,需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而大范围铺点势必造成管理混乱,为此药企需要进行分层次设点。

  据了解,广药集团旗下的潘高寿、白云山和黄、星群等企业已将其下一个营销重点放在二级城市和农村,其产品正在向中等城市、县城甚至村镇销售网络渗透。

  除广药外,东盛、康恩贝等国内大型药企也都纷纷将目光聚焦农村市场。就连西安杨森、中美史克等外资药企也开始对第三终端产生浓厚的兴趣。据悉,中美史克则已经制定“水银计划”,开始试水农村市场开发。

  外资加速拓展中国市场

  中国药业发展潜力巨大,未来五年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五大医药市场,种种迹象表明,在经过几年的探索后跨国公司正试图全面开拓中国市场。 
 
  
 

  目前世界前20名的跨国制药公司都已在中国合资办厂,有的还拥有了自己的独资企业。世界制药巨头大规模进入中国建厂的行动已经基本完成,跨国公司从现在开始逐渐从原来的注重产业投资向注重研发投入转变。中国“物美价廉”的科研人才、某些领域雄厚的科研基础和丰富独特的资源吸引跨国制药公司目光。

  继2002年1月诺和诺德第一家在中国(北京)设立开发中心后,跟着有阿斯利康、礼来、罗氏纷纷在上海浦东建立R&D机构,GSK在天津建立非处方药的研发中心、欧加农在南京建立各自的研发中心。去年底,全球最大的制药商辉瑞公司在中国建立首个世界级研发中心。中国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研发转移的首选。

  不过,不少跨国制药企业的在华研发中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新的趋势,在筛选新药时开始更多关注我国的中药材和中药产品,从中药产品中提取有效成分,研制出新的化学药品已提上跨国制药企业的研发日程。这表明,国内中成药市场竞争将加剧,这将给国内企业的中药研发带来压力,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已刻不容缓。

  而随着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规范,外企引进新药的最大顾虑正在消除,2006年很可能是外资新药上市的高峰期。前不久,礼来公司表示今后5年将在中国加速引进15种新药,这种新药上市速度是之前少有的。而诺华、罗氏、阿斯利康等也都纷纷表示会加快在中国新药上市速度。

  美国惠氏药厂(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董事总经理吴晓滨在分析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战略运筹时认为,中国GDP增长速度连续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医药消费也会相应增加。但是,目前中国人健康保健消费投入并不高,这也正是市场潜力所在。

  他分析,国际上许多制药企业已经看中在中国低成本拓展市场的机会。国际制药企业在中国投资首先会选择建立研发中心战略,加快临床试验和新药在中国注册速度。第二步战略细分中国市场,实施学术化、教学化营销战略,开拓中国市场。另外,就是推行人才战略,通过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为企业经营奠定基础。

  药品新政主导全局

  除国家降价之手将引导市场价格重心继续下行外,包括药品分类管理、正在酝酿的对仿制药申报进行调整等政策都将对今年的医药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SFDA进一步明确了保证人民用药安全的总目标,过渡性实施了多年的药品分类管理政策也将在今年全面提速。按计划,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的零售药店销售处方药要全凭处方。此前还明确规定药店不得出售麻醉药品等9类药品。预计该政策的影响将在明年下半年会有所体现,这会给药店经营带来较大冲击。药品零售将面临新的考验,制药企业中一些大品牌的地位将会更加凸显。

  另有消息透露,有关部门正在关注医药产品一药多名的问题,很有可能在2006年出台针对“一药多名”产生诸多问题的解决政策。

  此外,仿制药申报的大幅增长已经在2005年受到关注,尤其是仿制风潮正在席卷中药产业,已经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首先是审评部门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其次就是下游的低水平重复日益严重。

  有知情人士透露,国家正在酝酿对仿制药申报进行调控,以遏制目前的仿制风潮,假如2006年有政策出台的话必将对整个新药研发领域产生新的导向作用。

  药品降价是趋势

  连续17次的药品降价仍然没能让老百姓满意,今年国家对于药价调控的力度丝毫不会放松。 
 
  
 
“我们要分期分批地降低不合理的虚高药价,降到老百姓不说贵为止!”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在谈到药价新政策和改革思路时如此表述。他透露,为了配合降价的实施,国家发改委将对三大定价机制“动手术”,方案将在2006年上半年陆续出台。

  1.政府定价范围扩大

  相比此前的降价方式,今后价格管理的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由政府制定价格的药品由原来的1500种扩大到2400种左右”。国家发改委已重新修订了定价药品目录。

  在新增部分中,除了原有的300种麻醉类、精神类、免疫类和计划避孕药具保持不变外,主要是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下称医保目录)中1300种报销药品增加至2100种。这2400种定价药品,占国内市场流通数量的20%左右,占市场销售总额的60%左右。

  按照《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上述药品将实行政府统一定价和确定最高零售价相结合的价格调控政策。也就是说,实行政府最高零售价指导的药品,价格只能往下降,不能卖高价。而制定《药品差比价规则》,则从制度上抑制了企业变换剂型、规格、包装等变相涨价的行为。

  2.OTC定价权转移

  第二大定价机制的变化则是把全国划分为6大区,即西北、华北、西南、华南、华东、东北六个区域来协调非处方药(OTC)的定价问题。目的也是为了最终拉下药品价格。

  此前,2005年8月,国家发改委将非处方药的定价权下放给了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处方药则由国家发改委定价。

  3.药品出厂价上包装

  药品最小的零售包装上须标注出厂价、建议零售价。据透露,新《药品政府定价办法》2006年上半年将正式出台。目前该办法草案已出炉。有关人士在听证会上指出,目前标注出厂价和零售价并不是完善医药体制的根本办法,但可能是控制价格最快捷的一种方法。

  除了药品标价,周望军介绍,新的定价办法还有以下变化:实行分类定价,即专利药实行个别定价,原研药(已过专利保护期)采用比较定价,而仿制药可能采取统一定价。2005年11月24日,国家发改委对鲁南倍特、马伯龙等15种仿制药限定最高零售价,被业界视为对国内仿制药实行政府定价的开始。

 
版权所有: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培训学校  京ICP备19014186号
咨询电话:400-6666-810 / 010-80725466 /80725478 / 52573160     传真:010-64124241  Email:790855106@qq.com
地址:北京针刀总医院内(昌平区天通苑西三区26号楼16门) 邮编:10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