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培训
s


 
 您现在的位置: 针刀培训|小针刀培训|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培训学校 >> 学术教学 >> 病例临床 >> 正文
 最新病例临床
固顶学术教学 针刀医学诊疗理念的创新价值… (10-21)
固顶学术教学 针刀术的护理观察 (04-17)
固顶学术教学 针刀治疗腰腿痛 (04-17)
普通学术教学 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 (01-22)
普通学术教学 小针刀治疗三叉神经痛 (12-05)
普通学术教学 跟痛症的针刀分型论治 (12-05)
普通学术教学 针刀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机理探… (12-05)
普通学术教学 针刀治疗软组织损伤性慢性盆… (12-05)
普通学术教学 针刀治疗痔病 (12-05)
普通学术教学 针刀“膝周六穴”治疗膝骨性… (12-05)
 推荐病例临床
· 针刀医学诊疗理念的创新价值… (10-21)
· 针刀术的护理观察 (04-17)
· 针刀治疗腰腿痛 (04-17)
· 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 (01-22)
· 小针刀治疗三叉神经痛 (12-05)
· 跟痛症的针刀分型论治 (12-05)
· 针刀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机理探… (12-05)
· 针刀治疗软组织损伤性慢性盆… (12-05)
· 针刀治疗痔病 (12-05)
· 针刀“膝周六穴”治疗膝骨性… (12-05)
 病例临床

小针刀治疗头夹肌所致肌紧张性偏头痛的临床分析


作者:佚名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01-16 16:23:30 【字体: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运用小针刀治疗头夹肌所致肌紧张性偏头痛,方法简单微创,标本兼治,费用低廉,疗效满意,值得推广,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均为2006年至2008年本院的门诊病例,其中男12,18; 20~4522, 46岁以上8;以脑力劳动或长期伏案工作者发病率较高。病因:外伤4,劳损20,受凉3,原因不明3;病程1个月至25年不等,平均3. 1;左侧偏头痛10,右侧12,双侧8;伴有颈部活动受限24例。以上病例均经CTMRI、脑血流图等专科检查排除其它脑、颈部疾患并确诊,且无合并症。

1. 2诊断依据[1]

患侧颞、乳突部疼痛或酸胀,有时牵扯枕部;颈部活动受限,靠患侧睡眠时症状加重;触诊C3~T3间棘突及项韧带处有增厚或结节感;能触查到治疗病灶,此病灶压之酸痛无放射,按压后有舒适感;头颈向患侧旋转无力,用力旋转时疼痛加重,向健侧旋转时患侧出现牵拉痛,头颈后伸时疼痛加重。本组病例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1. 3治疗方法

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屈颈,双手抱臂支撑额部。在压痛点及肌紧张处或软组织异常改变处作一标记。戴无菌手套,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刀刃线与肌纤维和血管神经的长轴一致,根据不同部位,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到达病灶处时,病人局部或沿神经走行路线或神经支配区域内出现酸、沉、胀等“针感”感觉后,此时行纵行切割,纵行摆动、横行摆动等手法进行松解剥离,手法完成即出刀。针刀口外敷创可贴,术后2 d加强颈部旋转活动。

1. 4注意事项

①乳突内侧有枕动脉沟,其内的枕动脉和枕静脉比较固定;在颞窝有颞浅动脉和颞浅静脉,应避开上述血管运针,切勿损伤;②额枕肌额腹一般不施术。

1. 5疗效标准

: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症状基本消失,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无效:症状及功能活动无改善。

1. 6治疗结果

25,4,无效1,有效率97%。治疗次数1~3次。随访半年均无复发。

2讨论

头夹肌起于C3~T3的棘突及棘上韧带、项韧带,肌纤维向上外,止于颞骨乳突后缘和枕骨上项线,它和枕肌共同在上项线外侧端交织附着。枕肌又移行于帽状腱膜,与额肌一前一后共同紧张帽状腱膜。当风、寒、湿、外伤、劳损、姿势异常等使头夹肌出现渗出,由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进而形成粘连,继发帽状腱膜持续性紧张。由于这种持续性收缩引起肌肉缺血,钾离子浓度升高,可刺激组织中的化学感受器而引起头痛;另一方面,因肌肉持续性收缩可游离出化学性致痛物质,如乳酸、缓激肽、5-羟色胺等刺激感受器引起头痛[2]。从感受器输出的有害刺激通过脊髓使交感神经兴奋,致头颈部肌收缩,更加重肌肉循环障碍,即进入恶性循环。肌紧张性偏头痛发病一般无颅周围骨骼肌器质性病变,大多是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肌肉收缩而导致头痛[3]

运用小针刀行闭合性手术,可松解粘连和变性软组织[4, 5],对头夹肌所致肌紧张性偏头痛有极好疗效。同时,由于小针刀对病变组织的机械性刺激,产生微量机械能,在病灶区机械能转变为热能,此热能可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微循环通畅,加强了局部病变的营养供应,也能迅速带走病变部位堆积的致痛物质,促进炎症吸收,从而使疼痛症状迅速缓解,机体恢复伤前原有状态,重新达到静态和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黄开斌,胡贤荒.中国针刀学[M].上海:世界医药出版社, 2000.162-166.

[2]李仲廉,安建雄,倪家骧.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210-212.

[3]李殿宁,游国龙,谢兴生.针刀诊断与治疗精要[M].南京:华夏出版社, 2007. 109.

[4]李锋.小针刀微创技术在跟痛症治疗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07, 2(4): 346-347.

[5]梁家琮.针刀治疗跟痛症396例临床疗效观察[ J].广西医学,2006, 28(7): 1024-1026.

  • 上一个学术教学:
  • 下一个学术教学:
  •  
    版权所有: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培训学校  京ICP备19014186号
    咨询电话:400-6666-810 / 010-80725466 /80725478 / 52573160     传真:010-64124241  Email:790855106@qq.com
    地址:北京针刀总医院内(昌平区天通苑西三区26号楼16门) 邮编:10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