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培训
s


 
 您现在的位置: 针刀培训|小针刀培训|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培训学校 >> 学术教学 >> 病例临床 >> 正文
 最新病例临床
固顶学术教学 针刀医学诊疗理念的创新价值… (10-21)
固顶学术教学 针刀术的护理观察 (04-17)
固顶学术教学 针刀治疗腰腿痛 (04-17)
普通学术教学 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 (01-22)
普通学术教学 小针刀治疗三叉神经痛 (12-05)
普通学术教学 跟痛症的针刀分型论治 (12-05)
普通学术教学 针刀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机理探… (12-05)
普通学术教学 针刀治疗软组织损伤性慢性盆… (12-05)
普通学术教学 针刀治疗痔病 (12-05)
普通学术教学 针刀“膝周六穴”治疗膝骨性… (12-05)
 推荐病例临床
· 针刀医学诊疗理念的创新价值… (10-21)
· 针刀术的护理观察 (04-17)
· 针刀治疗腰腿痛 (04-17)
· 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 (01-22)
· 小针刀治疗三叉神经痛 (12-05)
· 跟痛症的针刀分型论治 (12-05)
· 针刀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机理探… (12-05)
· 针刀治疗软组织损伤性慢性盆… (12-05)
· 针刀治疗痔病 (12-05)
· 针刀“膝周六穴”治疗膝骨性… (12-05)
 病例临床

针刀治疗腰腿痛


作者:佚名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04-17 13:08:21 【字体: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刀治疗腰腿痛

      腰腿痛是临床上常遇到的一种病人的主诉,也是医生常感棘手的病证,若想对该症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必须要诊断明确,治疗得当,自93年以来,运用新的理论观点,采用新的治疗技术,用小针刀治疗腰腿痛效果显著,现抽取1500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共1500例,男性761例,女性739例,年龄12—89岁,其中腰背部肌筋膜综合症占533例,腰突症占345例,腰椎后关节紊乱症占327例,臀部肌筋膜综合症占248例,强直性脊柱炎占44例,另外腰椎结核2例,骨肿瘤1例,转其他科室治疗,治疗时间0—47天。
2、治疗办法:
2.1神经阻滞:镇痛液配方局麻类药,维生素B族类药,激素类药及生理盐水;注射:根据不同病症把药物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一定要注意病变部位的定点,若是局部痛点,可做浸润或“十”字阻滞;若是神经放射性疼痛,可在神经的根部、干部阻滞;若是片痛或是疼点不明确处,可根据经络走行做穴位阻滞;若单纯肌肉疼痛可在肌肉的起止点部位阻滞。 
2.2针刀治疗:对于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差或疗效不持久的一些顽固性痛点,痛性结节,条索及肌肉、韧带紧张,挛缩而在其附着点引起的骨刺,可运用针刀进行纵、横向剥离松解,纤维切割,铲削磨平,疤痕刮除,起到以松定痛的作用。
2.3手法纠正:对于进行以上治疗后,有腰椎后关节或骶髂关节位置改变者,必须给予纠正,手法复位的效果,取决于触诊,经“八”字触诊法,明确椎体偏歪的部位,旋转、倾斜的角度,椎体棘间隙改变的程度(是否有一宽一窄)采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施术。 
3、疗效分析:
3.1疗效标准:痊愈:疼痛及压疼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能进行正常工作及生活;显效:疼痛及压疼基本消失,活动及劳累后有轻微症状出现;有效:疼痛缓解,功能没完恢复,有残余症状;无效;体征、症状匀无改善。
3.2结果:本组病例痊愈:946例,显效:422例,有效:63例,无效:66例,其中3例没有治疗,治愈率63%,总有效率95.4%。
4、讨论:多年来,国内外对腰腿痛的原因,存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由于软组织粘连、变性,引起腰腿痛;另一种认为是由于骨性变化或骨骼、韧带、腰椎间盘变性与突出等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疼痛。在本组腰腿痛病例中,由于软组织病变所诱发疼痛者占半数以上,而在临床上所诊为“腰突症”,近80%是通过治疗软组织损伤达到治愈的。由此可见多数腰腿痛病人的病因是由于软组织粘连、变性而导致的。
     局部注射镇痛液,有止痛消炎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局部致痛因子的浓度,去痛致松。但有些病程较长,除了单纯无菌性炎症而形成软组织粘连、挛缩,瘢痕组织等病变的慢性疼痛,可利用针刀,松解剥离粘连部位,解除痉挛,甚至切断部分挛缩的肌纤维,打断了因痛致痉,因痉增痛的恶性循环。所谓:以松治痛。由于肌肉痉挛或挛缩后,牵拉骨关节的位置改变,致使其功能障碍,动态平衡失调,在前两种办法的无痛肌松的条件下,给予手法纠正,复位是移位过程的反过程,恢复其正常的生理位置,改善其功能,达到正常的动态平衡,进一步巩固了疗效,起到了标本兼治的效果。
   总之,以上选用的治疗办法可前后伍用,根据病情的需要作最恰当的治疗,使病人的疾苦减轻到最低限度。
                                   摘自『韩国栋疼痛治疗网』 

 
100例颈椎病影像诊断及针刀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根据100例颈椎病影像资料,探讨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根据影像资料找出相应治疗点或以敏感压痛点按针刀常规方法治疗,结果:显效90例,占90%,有效8例,占8%,无效2例,占2%,总有效率98%。结论:针刀治疗颈椎病,见效快,疗效可靠。
【关键词】:针刀  影像  颈椎病

  近年来颈椎病发病率明显增加,调查表明:50岁左右的人群中有25%的人患过或正在经受本病折磨。到了60岁则达50%;而70岁后几乎就是百分之百。由于学习、工作负担加重,甚至有许多青少年也患上了此类疾病,是当今全世界医学界面临的难题。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也增多,如:开放型手术、牵引、理疗、针灸推拿、口服中西药物等,但疗效却都不很理想。自针刀医学问世以来,对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总结了各种类型颈椎病的X线诊断方法,对指导针刀医学治疗颈椎病,在临床上开辟了新的途径。我们采用针刀闭合性手术治疗病人100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性别与年龄:本组100例中,男48例,女52例,31-50岁44例,51岁以上56例。
1. 2 病程与职业:病程最短1年,最长28年,其中病程1-5年41例,6-10年39例,11-28年20例;脑力劳动者56例,体力劳动者44例。
1. 3 影像与类型:在100例中,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后突72例,椎缘骨质增生67例,(其中后缘39例),椎间隙变窄49例,项韧带钙化58例,椎体裂隙征26例,小关节界面失常51例。其中神经根型68例,椎动脉型17例,交感神经型9例,脊髓型1例,混合型6例。其临床表现如下: 
1.31  神经根型:颈部不适,酸痛,扭头不灵活,肩背部沉重感,手指或肩臂部麻木或有蚁行感。
1.32  椎动脉型:眩晕,视力减弱,幻觉,复视,晕厥,甚至猝倒。    
1.33 交感神经型:偏头痛,视力模糊,睁眼乏力,半身酸麻,肢体发凉或灼热感,肢端疼痛,出汗异常,心律紊乱或心动过缓,血压偏低,嗳气等。
1.34  脊髓型:四肢无力,四肢震颤甚至双下肢瘫痪或偏瘫。
1.35  混合型:上述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合并者。
2  治疗方法:依据影像所示,在相应部位颈夹脊穴进行治疗。针刀穴位治疗时严格按《小针刀疗法》一书的常见操作方法施术。头痛、头晕取颈2、颈3、颈4夹脊穴、百劳穴,也可取颈部阿是穴进行治疗。上肢疼痛、麻木;肩背部疼痛取曲垣、天宗、肩井、肩中俞、或根据神经根和节段的分布、以及穴位的压痛点、阳性反应物等几方面选择应用。治疗时患者取坐位,椅背上垫枕头,患者双手叠放于枕头上,前额伏于手背上,局部常规消毒,术者戴口罩,无菌手套,选准穴位垂直迅速进针刀。当针好穿过筋膜时遇有阻力,可切割并左右剥离1-4次,压痛点在颈部棘间韧带。术者有明显的切开感,即可出针刀。患者有较明显的痛、胀、麻的感觉,属正常反应。术后用创可贴贴之。每次可选1-5个穴位进行治疗。7-10天治疗一次,根据病情轻重及病史长短,每例患者须治疗2至8次不等。
3  疗效观察
  经针刀治疗2至8次后,在100例颈椎病患者中痊愈75例,占75%,显效15例,占15%,有效8例,占8%,无效2例,占2%,总有效率98%。以神经根型、椎动脉型疗效最好,交感神经型次之,脊髓型最差。其中无效两例者,一例为脊髓型颈椎病,一例为已有28年病史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
4  典型病例  
    张xx,女,49岁,教师,左颈肩痛反复发作4年余,左肩臂时有麻木感,左手较无力。来诊时,查体见左侧颈部活动受限,C5、C6及C7左侧可触及明显痛性结节。X线片示:C4、C5、C6、C7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当时即在左侧C5、C6、C7痛性结节作小针刀松解,症状明显减轻,5天后,第二次进行小针刀治疗,当即上述症状锐减,一周后,第三次行痛点小针刀治疗,三月后复查,颈部活动自如,颈肩痛消失,其他症状也全部消失。左颈痛性结节已消失,恢复正常工作,病情基本痊愈。
5 讨论
  颈椎病多因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或退变,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压迫或刺激颈部血管、交感神经、神经根和脊髓等而导致颈、肩、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和体征。虽分四大类型,但临床表现并非那么泾渭分明,而是其中一种类型表现较突出而已。颈椎外伤或颈椎、椎间盘、椎间韧带等组织由于积累性劳损和退行性改变,可使其稳定性相应减退,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当椎间发生移位或周围软组织痉挛,或者后关节增生等原因都可导致椎动脉受压,出现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减低。神经根受压产生水肿、炎性改变或椎间孔周围的神经根系膜受刺激后产生张力提高等等改变都会产生神经根刺激症状。颈椎组织和结构的变化纷繁复杂,互为因果,肌肉的起止点始终处于应力最高的位置,故颈部软组织的病变贯穿了颈椎病的始终,颈椎骨病变可看作是软组织病变的结果。应用针刀松解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解决颈部软组织的粘连、挛缩、瘢痕等病理变化,维持颈椎内外的平衡,以消除各种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针刀可以松解软组织的粘连、挛缩和瘢痕。颈枕部各肌肉起止点由于牵拉、劳损等原因往往产生肌肉末端病。针刀松解,疗效显著。从物理学原理来看,针刀松解时的机械力,通过生物电与压电学原理将机械能转换成热能。一方面扩张局部小血管,使病变组织血液循环改善;另一方面刺激局部末梢神经使血液、淋巴
循环加快,代谢产物尽快吸收和排出。从生物化学原理来看,针刀松解的机械刺激促使分解局部的组织蛋白,增加末梢神经的介质,产生血管神经的活性物质,活跃局部组织的代谢功能,从而恢复生物化学方面的平衡。针刀治疗颈椎病,见效快,疗效可靠。
 
 
 
 
走罐选点挑刺法的临床应用

走罐选点挑刺法对某些疑难病症有较好的疗效,兹介绍如下: 

一、 操作方法: 

1.走罐显点: 患者俯卧床上,两手向下平伸,两肩松开,在背部或胁肋部(拔罐部位)涂上植物油或液体石蜡油等润滑剂,拔上火罐,双手扶住火罐向上下左右推动, 来回推动七、八次或十余次,皮肤上即可出现紫红色或乌黑色的点,其边缘清楚或略高出皮肤。 

2 .挑点:常规消毒后,用 0 。 5 %普鲁卡因在点上作皮内封闭。然后用三棱针挑刺,挑破皮肤后,针尖略下,用力挑破皮下纤维,然后用纱布覆盖,以防感染。每日用灸条在所挑的部位灸 20 分钟,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加强治疗作用。我们在临床上尚未发现挑点被感染者。 

二、 适应症 

本法适用于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肠炎、顽固性鼻衄 、慢性肾盂肾炎、慢性盆腔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等。 

身体极度消瘦者、孕妇、年幼者、凝血机制差者及少数走罐后不显点者,不宜用本法治疗。 

三、 病案举例 

1 . 李 xx ,男, 37 岁。 1982 年 3 月 8 日初诊。 

主诉:鼻衄二十年,反复发作,春夏季易发作。发作是每日鼻 1 - 6 次,每次流血量 10 余滴至一小碗不等,可持续两三月。鼻腔干燥,有血痂,鼻粘膜色红,曾诊断为“鼻中隔出血”。近 5 天来每日鼻 1 - 6 次。舌淡红,苔白,两手关脉较大。 

治疗:在左胁肋部按常规操作,皮肤上出现了乌点 36 处,选择其中最显著的 15 点作普鲁卡因皮内封闭后用三棱针挑之,每日用艾条灸一次,每次灸 20 分钟。治疗后鼻衄大减,仅发生过两次,出血量仅数滴。继续在右胁肋部走罐选点 13 处挑刺,挑点每日施灸一次。此后,每周在胁肋处走罐选点挑针一次,左右两侧交替治疗,每次走罐后显点逐渐减少。 3 月 20 日起为发生过鼻衄 , 共治疗二个月已收效。随访疗效巩固,至今未复发。 

按 患者鼻衄已 20 年,久治不愈,且两手关脉大,乃肝胆虚火上炎所致。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皆循胁肋,故在胁肋部施治。在胁肋部走罐后,即显示出很多乌黑色病变反映点,挑刺后施灸,乃热因热用之法,意在引火归元,虚火得降,则血不妄行。 

2 .泄泻 何 xx ,女, 40 岁。 1977 年 9 月 19 日初诊。 

主诉:腹泻已 55 天。患者于 7 月 26 日晚突然呕吐两次,继而腹痛腹泻,一夜泻 18 次,经服“合霉素”,仍水样大便,每日 5 - 7 次, 

大便镜检见脓细胞(+++),诊为肠炎,以后服中药治疗 40 余天无效,故来就诊。 

现在每日腹泻 5 - 7 次,大便量少溏稀,肠鸣腹痛,里急后重,厌食纳差,四肢乏力。 

治疗:在上背部走罐选点挑针,走罐后显点 11 处,挑针后嘱每日在挑点施艾条灸一次。 

9 月 28 日:腹痛腹泻消失,大便每日一次,质软成形。继作走罐选点挑针一次,以巩固疗效,上背显点 4 处,挑针后仍然施灸。经走罐选点挑针治疗两次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饮食不慎,湿热内蕴,伤及脾胃,下注而泻。上背部乃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处,太阳主开,阳明主阖,开太阳即可阖阳明,故在上背部用走罐选点挑针法开太阳膀胱以阖阳明大肠,疗效颇佳。 

3 .肺虚咳喘 谷 xx ,女, 46 岁。 1977 年 8 月 14 日初诊。 

主诉:咳喘已十余年,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最近 5 天咳喘加重,痰粘稠,伴头昏,睡眠不安,舌苔黄,右边无苔,脉右寸关滑大。 

治疗:在上背部走罐后,第三胸椎以上皮肤出现 10 多处如黄豆大的紫褐色颗粒样点,右侧多余左侧,从其中找出颜色较深的 5 点进行挑针治疗,并嘱每日用艾条灸挑点一次。 28 日复诊,诸症大减,仅偶有咳嗽,痰仍稠。仍在上背部走罐,在第三胸椎以上显点 8 处,选最为明显 3 点挑之,嘱每日用艾条灸挑点一次,随访咳喘已消失。 

  按:祖国医学素有“左肝右肺”之称,患者右脉寸关滑大,舌之右缘无苔,脉舌均于右侧有异,甚为奇特,此为肺之气阴两虚,痰热阻肺,肺失宣发肃降所致。走罐后显点亦多出现于右侧,挑针可宣肺热,施灸可补肺,故获著效。 

4 .眩晕(高血压)田 xx, 男 ,48 岁 .1979 年 8 月 13 日初诊 . 

主诉 : 头昏目眩已四年 , 曾诊断为高血压。近日来眩晕逐渐加重,咳嗽气喘,痰多而稠,性情急躁。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脉 弦数,舌苔黄。血压: 206 / 116 毫米汞柱。 

治疗:在背部作走罐选点,右侧肝俞、胆俞穴区及周围显点明显,有十余处如黄豆大深褐色点,皆施以挑治。挑针后当即自?昏晕减轻大半,精神很好。嘱每日在挑点施艾条灸一次。 

8 月 18 日复诊:头昏晕、气喘等症均消失,偶有咳嗽吐痰。血压: 140 / 90 毫米汞柱。已能上班工作。再作走罐选点挑针一次以巩固疗效。 

按:肝风挟痰上扰,则头晕目眩;木火刑金,则咳喘气促。走罐后显点部位均在肝俞、胆俞穴区,挑针施灸有平肝潜阳祛痰之功。 

四、 体会 

推走罐时,罐口吸紧皮肤并来回摩擦,隐而难见的病变反映点便能显露出来。用三棱针挑刺并施灸法,可以疏通经络气机,祛邪外出,提高机体抵抗能力,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 上一个学术教学:
  • 下一个学术教学:
  •  
    版权所有: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培训学校  京ICP备19014186号
    咨询电话:400-6666-810 / 010-80725466 /80725478 / 52573160     传真:010-64124241  Email:790855106@qq.com
    地址:北京针刀总医院内(昌平区天通苑西三区26号楼16门) 邮编:10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