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培训
s


 
 您现在的位置: 针刀培训|小针刀培训|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培训学校 >> 学术教学 >> 学术论文 >> 正文
 最新学术论文
固顶学术教学 针刀医学诊疗理念的创新价值… (10-21)
固顶学术教学 针刀术的护理观察 (04-17)
固顶学术教学 针刀治疗腰腿痛 (04-17)
普通学术教学 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 (01-22)
普通学术教学 小针刀治疗三叉神经痛 (12-05)
普通学术教学 跟痛症的针刀分型论治 (12-05)
普通学术教学 针刀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机理探… (12-05)
普通学术教学 针刀治疗软组织损伤性慢性盆… (12-05)
普通学术教学 针刀治疗痔病 (12-05)
普通学术教学 针刀“膝周六穴”治疗膝骨性… (12-05)
 推荐学术论文
· 针刀医学诊疗理念的创新价值… (10-21)
· 针刀术的护理观察 (04-17)
· 针刀治疗腰腿痛 (04-17)
· 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 (01-22)
· 小针刀治疗三叉神经痛 (12-05)
· 跟痛症的针刀分型论治 (12-05)
· 针刀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机理探… (12-05)
· 针刀治疗软组织损伤性慢性盆… (12-05)
· 针刀治疗痔病 (12-05)
· 针刀“膝周六穴”治疗膝骨性… (12-05)
 学术论文

学习针刀医学原理


作者:佚名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05-24 17:33:36 【字体: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学习针刀医学原理断想

一、针刀医学原理内涵
朱汉章老师首创的小针刀疗法,经20多年的不断锤炼,逐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医学体系——针刀医学。 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四个方面组成,即关于闭合性手术的理论;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理论;关于骨 质增生的新的病因学理论;关于经络实质的理论。那么,什么是针刀医学呢?
针刀医学是在针刀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西医学的解剖学(微观解剖学、动态解剖学、功能解剖学)为依据,以四大基本理论为指导,通过闭合性松解术(针刀松解、手法松解、药物松解),使人体从非生理性动态平衡失调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针刀医学具有五大优势:
① 简、便、廉、验的大众化优势 (易学、易推广、价低、无创、有效);
② 理论上的优势(八大医学原理:生物力学、功能解剖学、外科手术学、疼痛麻醉学、中医针灸学、中医骨伤学、中医推拿学、康复医学八大理论基础);
③ 治疗学上的优势(闭合性松解,无需开放手术、手法松解、药物松解三大治疗体系);
④ 临床治疗疾病谱广泛的优势 (软组织损伤、骨伤、内、外、妇、儿、皮肤、矫形等十大类疾病);
⑤ 中西医结合上的优势(应用中西两种理论,闭合松解加中医手法、中药)。
因而我们可以说,针刀医学是从解剖学(动态解剖学、功能解剖学)过渡到生物力学,再应用生物力学的原理,对人体从宏观上分析、判断,使人体的力平衡失调达到新的动态平衡,使这一疗法又上升到生物学的高度,使针刀医学逐渐形成由解剖学 →生物力学→生物学这样一个发展态势。
二、针刀医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针刀疗法从产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无可辩驳地说明它完全是由针灸学和外科手术学原理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疗法。伴随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又逐步产生以四大基本理论为核心的医学体系。也就是说针刀医学是根植于中医学的土壤之中,又借助现代西医学的阳光、雨露而成长起来的一种新的医学体系。
1 .关于闭合性手术的理论
所谓闭合性手术完全是按照针灸学针刺的理念,而“手术”的理念也带有浓厚的针灸学原理的影子。从《黄帝内经·九针十二原》之《官针篇》就有点刺、分刺、毛刺、巨刺、经刺、络刺、傍刺、偏刺、报刺、恢刺、齐刺、输刺、短刺、浮刺、赞刺等十五种刺法,而现代针法也有横刺、斜刺、深刺、浅刺、颤刺、扇形刺等多种。而在《刺节真邪》篇论述了针刺的疗效有如“振埃”、“发蒙”、“去爪”、“彻衣”、“解惑”样的作用。看来古人的九针绝不是我们认为的只是有刺血放脓的作用。根据“九针”形状的大、小、粗、细,针端的尖、圆、钝、锐的不同而临症选用。何况我们的祖先早在 2000 多年前就已精通解剖,有文章为证:《黄帝内经·灵枢》之《肠胃第三十一》中对肠胃的解剖关系,长短形状说得一清二楚。如果没有解剖知识,文章又是怎么写出来的呢?更不必说汉之华佗,淳于意,唐有蔺道人对骨伤科之手术、手法的治疗,更是精通解剖的典范。又据《灵枢·经水》记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看来“解剖”一词并非外来用语。
我们当中有人误以为中医没有解剖。实际上,东方人与西方人都一样,不论是挑西瓜还是诊断人体,都有“切开”或“解剖”的观察作基础。中医“挑西瓜”通过一看、二拍、三掂、四压、五漂等方法。便知是生瓜熟瓜。而西医“挑西瓜”只要用刀一切生熟便知。一个是由理性到感性认识,一个是由感性到理性认识,殊路同归。
在《资治通鉴》卷三十八、汉纪三十、王莽下、天凤三年(丙子、公元一六年)记有“翟义党王孙庆捕得,莽使太医、尚方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臧,以竹筵导其脉,知其终始、云可以治病”,清楚地记载了王莽曾用活人来解剖,解剖操刀手由太医和尚方巧屠共同完成。目的是为了“治病”(即探究人体结构,为治疗寻找理论依据),这要比西医要早一千多年,真乃有过之而无不及。
针刀医学关于闭合性手术的理论,关键是“闭合”,亦即中医针刺疗法的盲视下操作。中医需要掌握的是进针点的皮、肉、筋、脉、骨,以至脏腑的深浅、位置;而针刀疗法同样需要将血管、神经、重要脏器的深浅位置、毗邻关系娴熟于心。中医使用的银质针,员利针尖端圆钝,同样具有钝性剥离的作用(疏通经脉,分筋分肉)。因而说针刀的闭合性手术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2 .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
针刀医学临床疾病谱中疗效最为确切的多为骨伤骨病及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此类疾病应用药物治疗效果甚微,采用针灸治疗,有时也很难根治,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后遗症又不可避免。而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为我们应用针刀疗法治疗此类疾病寻找到一条捷径。
《素问·缪刺论》有“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的记载,记述了用针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与临床。而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则有“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而《素问·痿论》中将痿症分为痿 辟 、脉痿、筋痿、肉痿、骨痿,临床上与现在的腰间盘突出症、颈椎综合症、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很相似。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机制究竟是什么呢?《吕氏春秋·季春纪》里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的记载,说出了软组织粘连由“精不流则气郁”有关,而“恶血留内,……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外伤至软组织损伤粘连的主要病机则是“恶血”为患。同时引起功能障碍(伤脉,伤络)。“恶血留内”的结局是病变部位粘连结疤,功能障碍。
我们认为造成动态平衡失调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其一,由于人体动力组织—肌肉的损伤与挛缩,牵拉了肌腱,筋膜组织,使其附着点 受 牵拉,势必造成相关骨组织位置改变。(纤维位移或整体失衡性位移),结果是病变部位出现动态平衡失调。另一方面,骨组织非生理性位移,也可使相关的软组织(肌肉、肌腱、筋膜)被牵拉而挛缩。这样看来,动态平衡失调的原因不单单是软组织因素,它起码有三种情况:其一,软组织位移;其二,骨组织位移;其三,软组织和骨组织同时位移(筋走、筋翻、筋歪、骨错缝)。
那么,慢性软组织损伤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不管是先有软组织损伤,还是先有骨组织的损伤移位,都可使相关软组织的高应力点损伤渗出、渗血。由于渗出液或渗出血液的化学作用,可使损伤软组织机化或挛缩,有的甚至粘连。其结果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了力平衡失调的程度。 针刀医学原理的核心即力平衡失调 。力平衡失调的结果必然造成动态平衡失调。采用闭合性松解术针对性地对病变部分进行松解,不但很快使功能恢复(非生理性位移需要配合相应手法),相应的症状(如疼痛、麻木)也可迎刃而解。在临床上,我们针对关节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扭伤、挫伤,筋出槽、骨错缝),也进行了长期大量的临床实验。此时针刀松解的目的主要是放出“恶血”,使组织减压,再配合某些药物和手法,使功能很快恢复。通过长期观察, 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外伤后遗症的产生。如关节功能障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这又使我们想起中医的“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法则。也就是说,针刀医学应用“治未病”的原理可使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发病降到最低(如急性踝关节扭伤)。
3 .关于骨质增生的理论
骨质增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说法不一。比较普遍的认同是“退行性改变”。所谓“退行性”即老化。那么究竟是患骨增生的人“老化”呢?还是增生部位的骨质老化?如果是生理年龄“老化”,为什么有的老年人70岁、 80岁、 90岁甚至更大年龄都不出现增生,而有的人只有10几岁、 20几岁却过早地出现增生呢?支持“退变”理论的认为增生的主要对象是中老年人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增生的发生率也呈现正相关表现(这主要是蒙受外伤的次数也多一些)。但我们曾经盲目地将那些患有增生的病人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或关节镜将增生切掉。可是从增生的骨质外型,物理性能、硬度、刚度均与正常骨组织无二。有的甚至更加坚硬。我们知道人体退变时相应骨组织应该“疏松”,而不是更坚硬。于是我们根据大量临床影像上的形态学观察,将骨增生分为生理退变性和损伤性(包括骨化性肌炎)两大类。因为真正生理性退变造成的增生一般不会引起临床症状,且增生的范围广泛。而且通过观察凡是增生的部位、关节间隙、 X 线均有程度不同的位移表现( X 线、间隙、位置等等)。
在生理状态下,骨对正常生理应力刺激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应力增加,骨的增生和骨的密度增厚越强,这一规律由瓦尔夫定律可以证实。 “骨的形态和功能上的每一个变化,或仅仅是它们功能上的每一个变化,必然引起骨的内部组织结构的某种方面的变化。同时也引起骨的外部结构上的确定的次级变化,这些变化是按照数学定律进行的。”
为什么骨增生多出现在骨关节处的肌腱附着点呢?因为骨增生部位的韧带肌腱是一个关节的骨与骨之间的静力支撑,并与关节周围肌组织形成一个统一体,包括对动力支撑的重要张力作用。关节运动产生的拉伸载荷作用在韧带上,而肌肉收缩也在肌腱上产生拉伸载荷。当此载荷达屈服点之前,韧带已出现微小纤裂。超屈服点后,韧带产生明显破坏,同时相应关节产生不同程度的非生理性位移。当关节受到持续低载荷作用一段时间之后,软组织便产生微小变形或蠕变。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骨的强度增加远远高于软骨组织,纤维软骨逐渐变成矿化的纤维软骨,继而与骨质骨结合,最终形成骨增生。
《黄家驷外科学》中关于骨的生成与代谢的描述,认为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 )能诱导间充质类,细胞分化为成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从而发生不可逆骨组织,此过程称诱导成骨。另外,由于定向的血管周围的间充质细胞经过 BMP 或其它骨衍生性生长因子( BDGF )的局部诱导而成。甚至成肌细胞、细胞等也被诱导而成成骨细胞(如临床上的骨化性肌炎)。
根据以上原理,应用针刀闭合性松解术,一方面可以将骨增生部位的高应力点进行松解,再配合相应手法进行治疗,可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另一方面,对另一类骨增生(如骨化性肌炎),则可针对病变部位的肌筋膜间或病灶部位的肌纤维走行进行松解,这样既松解了肌间隙,改善了血循,同时也可使病变部位产生毛细血管侧枝循环,增加病变部位的血循,减少病灶部位的钙磷堆积,延缓或减轻骨化病理过程,甚至使其痊愈(有显瘢痕体质者除外)。
总之,骨增生的病机不能离开力平衡失调这一核心理论来解释。做为人体,病变部位的拉力、压力、张力、剪力、扭力(当然还有流体力——血液、淋巴液对自身管道的冲力)等综合作用,加上复杂的生化因素作用,才产生了骨增生。据此,我们设计提出了针对骨增生症防治的整体思路。即根据骨增生的生物力学原理, 治疗本病的根本问题,在于减轻关节内存在的较大应力 。如果把这些应力减小,就有希望获得关节功能的改善,并延缓或终止造成骨质增生的一系列不良刺激。我们可以 通过减少关节负荷量,并增加关节的负荷面积来降低关节内的应力 。此治疗方案非针刀医学莫属。
4 .关于经络实质的理论
这本是个老话题。是一个到目前为止,中西医界仍未完全解决的一个难题。按 朱汉章老师讲的:“ 经络是什么?难以用现代的科学来说明。……针刀医学对经络的研究证明,它是一个人体电生理线路的干线 (共有十八条)。”又说:“ 如果我们还是套用西医学的形象思维方法来研究经络,不仅不能将中医学的博大精深的基本理论研究清楚,而且还将可能导致西医学全部代替中医学的危险。” 同时又说: “经络对古人也是一个迷。” 这就是说,应用形象思维不行,应用抽象思维也不行,是否还有其他路可走呢?经络究竟是什么? “经络是生物电线路较大的干线有 18 条。” 也就是说经络 = 生物电线路 = 十八条干线 = 十二经脉 + 任督二脉、阴阳跷脉、阴阳维脉。经络和生物电是一种什么关系,到目前还无定论。人体的电生理的理念是中医还是西医呢?要想用一种理论来阐释经络的实质,好象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程要走。但愿中医学的这一“哥德巴赫猜想”有朝一日能花开眼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最后就可以出现由量变到质变,由渐变到突变,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经络是个复词,它含“经”和“络”两层意思。也就是说,经是经,络是络。经有十二经,络有十五络。经是主干,络是分支。经和络是有区别的,如“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是说所有的络脉都不能通过大关节所在的部位,因此在行走到大关节的部位时,络脉都要经过经脉所不到的地方。出于皮表,越过大关节后,再入里而与经脉相合于皮中。十二经脉汇聚于冲脉,而灌注五脏六腑和阴阳诸脉,故称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它的输穴部位上在大抒穴,下在上、下巨虚。中医针灸的“以痛为腧”意即痛点不在经的通路而在它旁侧的痛点(即是穴)上,这个位置往往就是络的位置。 据文献记载,经络在人体所处的位置是经深络浅。针刀医学疾病谱的主要适应症均为周围神经卡压,而针刀松解的主要部位应该是“络”而不是“经”。
从古人对经络的记载可以看出:经脉与络脉实际上是血道、水道、气道的综合体,它既包括血液循环、淋巴与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互为所用密不可分的庞杂体系。但是我们绝不能按现代科学思维模式来讲经络是人体上的什么什么器官,什么什么系统。十八条生物电线路只是人体所有电生理线路的一部分。人体的神经、肌肉、骨髓、血细胞均带有不同性质的电子。但到目前,还不能用现代仪器测得。因为经络属于复杂科学的范围。复杂科学告诉我们的不单单只有“是”或“不是”这两个简单的结论,还有介于两者之间一种多元化的理论。这一理论体系的揭示,很可能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针刀医学关于经络实质的理论,只是为我们通往医学殿堂的道路上,刚刚打开了一扇大门。殿堂里五彩缤纷的瑰宝,我们还远远没有摸到。
三、针刀医学是复杂性科学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研究者运用程式性的或非程式性的实证方法,理性方法和臻美方法,以自然(以及社会乃至人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尝试性的探究过程和系统化的探究结果。
什么是复杂性科学呢?
复杂性科学是二十世纪后半叶诞生的以研究复杂系统和复杂性的一门交叉学科 。包括自然、工程、生物、经济、管理、政治与社会等多方面。复杂性的现代定义是以代数复杂性的概念为基础的。而针刀医学的组成,则是由生物力学,功能解剖学,外科手术学,疼痛麻醉学,中医针灸学,中医推拿学,中医骨伤学,康复医学等等学科有机地结合而产生。它要求医生除必需具备这些学科的知识外,还需要具备文学、历史学、哲学、生物化学、数学、心理学、运筹学、系统工程等等学科相关的知识。这也决定了为什么有的人学习针刀医学入门较易,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再往更高层次发展都非常困难这一事实。文化水平的差异,思维定势的区别,临床经验的多寡,不但从临床上能看出,就是论文的写作上也可以看得出来。 会理论的人也会创造,要创造必须学会理论和论理。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是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提取、分检、判断、加工、合成、应用信息能力,鉴别、评价、判断、选择信息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写作能力,理论和论理技能技巧等诸多能力的集中体现。 因此要学好针刀医学,不是靠一般的努力就能有所创新的。也不是有些局外人所说的“小针刀没什么了不起”,其实它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只要你了解了它的精髓,才能掌握它的真谛。至于为什么说针刀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以至于其原理是基于什么学术背景下产生的,我想用量子物理学的原理略加解释:
什么是量子物理学?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 .量子世界的测不准原理
量子世界存在测不准原理导致不可预知性。 因为在任何时候,我们的测量都不能得到一个粒子行为的完整信息。既然我们无法正确了解粒子现在所处的状态,我们也就无法预知其将来的行为。 我们不能说我们的经验世界是 A 或就是 B ,而应当说我们的经验世界纯粹是这两个可能世界 的 混合物。 有的科学家把这一原理引申成为这样的观点:“一个系统有两个不同的、互补的描述的概念。”在量子系统中是被测粒子与宏观的装置共同作用的结果。 “离开了整体的关系,部分是没有意义的。”
2 .量子世界的非定域性
一个量子系统的两个远距离分离部分之间的瞬间关联,即爱因斯坦也没有理解而被他本人嘲讽的“幽灵般的超距作用”确实能够发生。在一个量子系统中,两个相距很远(即使有几光年距离)的相关粒子必须被看作是一个整体,并且,这种关联协作性内在于量子世界中。这就意味着,一个系统中的多个相关部分不是独立存在的,即使他们可能相隔遥远,看起来似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事实上,他们之间总是存在着整体需要的一致性和关联性。比如,中医理论的“天人感应”,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应;挛生子之间或母子之间的身体感应;中医气功外气的远距离作用、太阳粒子的变化对地球的影响等等。
3 .量子物理学的哲学观点
自然科学是哲学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的进步必然促进哲学做出思考。
3.1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精神和物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二是精神能否认识世界,即世界是否是可知的。量子物理学所揭示的思想,在这两方面都给哲学的基本命题以新的补充。量子物理学在物质实在的本质中给了精神一个正式席位。但它不同于沃尔夫、笛卡尔为代表的“二元论”世界观,把精神和物质对立起来,也不象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那样回答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实际上它认为“观察工具和被观察物体,是不是分开的”。因此没有谁是第一性。 世界其实是精神和物质、主体和客体互为交织在一起的一个整体。两个侧面互为依存,和谐地构成完整的世界。 试想一下,如果针刀医学只有中医的针灸学再加西医的外科手术学,能组成针刀医学体系吗?你说针刀医学是西医还是中医?其实它都不是,它应是一种全新的医学体系。这种医学体系单靠一种医学模式来诠释,是徒劳的。比如对经络的认识,除了西医和中医以外,难道就没有道路可走了吗?我想应用量子物理学的原理也许能走得通。
3.2 还原论和整体论:
哲学上的还原论观点认为:自然界的高级运动形式是低级运动形式的结果。物理学把物质还原成原子、分子这样的部分来研究。医学把人体还原成细胞、核酸这样的部分来研究。这当然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但是量子物理学认为量子粒子种种微观特征,是依赖于全体宏观测量条件的。因此部分的性质只有与整体系统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离开了与整体的联系,部分是没有意义的。另外,一个系统的相关分离得再遥远,其关联性仍存在。用还原论的方法进行研究的量子物理学,让我们重新面对和思考世界的另一个图像——整体。还原论试图揭示整体组织中的简单成分,并推导出整体的特性。而整体论则注意整体的复杂性,并运用整体论的方法去研究整体。整体的重要性我们都可以看到,细胞只有组成生命时才有意义。这种现象,在自然界随处可见:成千上万只鸟儿组成的鸟群,在飞翔时忽而向左,忽而向右,上下翻飞,动作整齐划一;成千上万只鱼儿组成的鱼群,在大海中遨游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同样动作的协调性让人叹为观止。这其中又是什么相关粒子在它们中间起到联系作用的呢?可见整体不仅仅是部分的组合,它还比部分高出一个结构层面。因此,整体反映的现象不容忽视。而针刀医学恰恰是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病情,并从整体的角度对人体进行调衡,使人体从整体上达到新的平衡。
3.3 方法论:
在量子理论的不确定性原理、互补性原理以及整体观的哲学观点问世后,人们开始质疑还原论那种把整体的东西分割成部分还原分析的方法论是否能正确反映整个世界图像(美国影片《未来世界》里把牛从一头塞进机器,另一头便出来罐头;反过来把罐头再塞进机器的另一端,一头牛又出现在机器的另一端,其实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还原论的结果使得很多整体性质的复杂事物的信息丢失掉了。世界好多事物如生命特征、自然灾害、股市行情、战争态势等,其复杂性质只有在整体的结构层面上才能显示出来。单以部分研究是不能完全反映的,并且用研究部分的方法套用到整体现象的研究上,也是极不合理的。针刀医学之所以称其为复杂性科学,是因为组成针刀医学的全部信息是由相关的多学科构成的,它除了针灸学、骨伤学、推拿学、康复学外,还有生物力学、机能解剖学、外科手术学、疼痛麻醉学以及影像学、生物化学、文史哲学等学科。所以单单拿出一种或两种学科来研究,是不能反映针刀医学全貌的。所以我们采用互补的原理,应用集体的智慧,穷毕生的精力来研究它,才有可能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唯物辩证法的“一分为二”观点强调了一个事物内在的分解和矛盾的对立性的一面;“合二为一”的观点,强调了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为存在的一面;而“互补原理”则强调了这样的观点:事物内部存在着两个对立又互补的两方面,就该用符合多个对立面运动规律的方法分别观察它们的运动,然后进行两个方面的互补描述,以得到对该事物的全面、客观的认识。
综上所述,量子物理学对针刀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的。
四、针刀医学的“木桶效应”
一个系统的总体的效能往往取决于系统每个因素中效能最低的那一个。
我们针刀医学界目前有一种倾向,即个别人对学术优势的泡沫化,不切实际地过高评价,过份夸大某些疾病的临床疗效,编造毫无临床依据的假论文、假病例,以哗众取宠。庄子曰: “真者,精诚之至也”。 我们一方面强调针刀医学的科学化,却又不强调求真,是很危险的。 通过求真而止于至善尽美,乏真则难以至善,非真可能变成伪善。 我们不可妄自菲薄,但也不能靠谎言扩大影响。
根据“木桶理论”,用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盛水的总量不是由这个桶中最长的木板决定的,而是由那块最短的木板决定的。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短板”的长度决定其整体的功能,这就是“短板效应”。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找出针刀医学界“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板”,并努力将这块短板变高。
我们要有大学科观,了解当代交叉学科发展规律,不受传统学科界线限制,创造性地发展自己的事业。推动创造和创新,是所有发展交叉学科进行跨学科探索的目的与归宿,也可以说,判断复合型人才的(针刀医学就需要复合型人才)关键,是跨学科创新能力的大小,而不是掌握实用技巧的多少。纵观我们业内的论文,大多数仍停留在低水平重复上。某人应用某方法治疗某某病几百例等等。
但就目前医学界的大气候下,交叉学科发展异常艰难;交叉学科研究成果很难得到社会承认,交叉科学研究人员要收敛锋芒,避开人们的责难,更不能看重荣禄地位。
针刀医学正处医学科学的前沿,而且是前沿的每个专业的端点,位于每个专业边缘的交界地带。尽管尚显幼稚,但却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只要我们大家按照针刀医学原理的思路不懈努力,相信很快会改变当前这种“繁花满树,硕果无几”的尴尬局面。
以上是本人多年来在研究针刀医学原理的探索中,几点不成熟的见解与肤浅的思考。至于你是怎样对待这类话题我不得而知,这只代表我本人的观点。正确与否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们大家都要有自己的看法与认识,不然针刀医学发展与创新将是水中捞月。
针刀医学是超前的跨学科,对它的探索成了充满孤独的艰辛之旅。对走过的道路进行品味,常常是忧虑大于快乐,苦涩大于甜美。对现今则难抱奢望:浮躁短视的心态,急功近利的追求,使很多新观点淹没在一片混乱之中。针刀医学怎样才能发展,年年月月在谈,众说纷纭。但有一条是不变的——打好基础。这个基础包括什么,我在本文中已提到。因为基础不牢,则很难掌握针刀医学的真谛。“穴壁而窥,见不盈尺,我登泰山,洞视八极”(宋·张孝祥《吴春卿高远轩居》)。愿与大家共勉之。


王秀义

(大庆中医骨伤病医院 163453 黑龙江)

一、针刀医学原理内涵
朱汉章老师首创的小针刀疗法,经20多年的不断锤炼,逐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医学体系——针刀医学。 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四个方面组成,即关于闭合性手术的理论;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理论;关于骨 质增生的新的病因学理论;关于经络实质的理论。那么,什么是针刀医学呢?
针刀医学是在针刀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西医学的解剖学(微观解剖学、动态解剖学、功能解剖学)为依据,以四大基本理论为指导,通过闭合性松解术(针刀松解、手法松解、药物松解),使人体从非生理性动态平衡失调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针刀医学具有五大优势:
① 简、便、廉、验的大众化优势 (易学、易推广、价低、无创、有效);
② 理论上的优势(八大医学原理:生物力学、功能解剖学、外科手术学、疼痛麻醉学、中医针灸学、中医骨伤学、中医推拿学、康复医学八大理论基础);
③ 治疗学上的优势(闭合性松解,无需开放手术、手法松解、药物松解三大治疗体系);
④ 临床治疗疾病谱广泛的优势 (软组织损伤、骨伤、内、外、妇、儿、皮肤、矫形等十大类疾病);
⑤ 中西医结合上的优势(应用中西两种理论,闭合松解加中医手法、中药)。
因而我们可以说,针刀医学是从解剖学(动态解剖学、功能解剖学)过渡到生物力学,再应用生物力学的原理,对人体从宏观上分析、判断,使人体的力平衡失调达到新的动态平衡,使这一疗法又上升到生物学的高度,使针刀医学逐渐形成由解剖学 →生物力学→生物学这样一个发展态势。
二、针刀医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针刀疗法从产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无可辩驳地说明它完全是由针灸学和外科手术学原理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疗法。伴随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又逐步产生以四大基本理论为核心的医学体系。也就是说针刀医学是根植于中医学的土壤之中,又借助现代西医学的阳光、雨露而成长起来的一种新的医学体系。
1 .关于闭合性手术的理论
所谓闭合性手术完全是按照针灸学针刺的理念,而“手术”的理念也带有浓厚的针灸学原理的影子。从《黄帝内经·九针十二原》之《官针篇》就有点刺、分刺、毛刺、巨刺、经刺、络刺、傍刺、偏刺、报刺、恢刺、齐刺、输刺、短刺、浮刺、赞刺等十五种刺法,而现代针法也有横刺、斜刺、深刺、浅刺、颤刺、扇形刺等多种。而在《刺节真邪》篇论述了针刺的疗效有如“振埃”、“发蒙”、“去爪”、“彻衣”、“解惑”样的作用。看来古人的九针绝不是我们认为的只是有刺血放脓的作用。根据“九针”形状的大、小、粗、细,针端的尖、圆、钝、锐的不同而临症选用。何况我们的祖先早在 2000 多年前就已精通解剖,有文章为证:《黄帝内经·灵枢》之《肠胃第三十一》中对肠胃的解剖关系,长短形状说得一清二楚。如果没有解剖知识,文章又是怎么写出来的呢?更不必说汉之华佗,淳于意,唐有蔺道人对骨伤科之手术、手法的治疗,更是精通解剖的典范。又据《灵枢·经水》记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看来“解剖”一词并非外来用语。
我们当中有人误以为中医没有解剖。实际上,东方人与西方人都一样,不论是挑西瓜还是诊断人体,都有“切开”或“解剖”的观察作基础。中医“挑西瓜”通过一看、二拍、三掂、四压、五漂等方法。便知是生瓜熟瓜。而西医“挑西瓜”只要用刀一切生熟便知。一个是由理性到感性认识,一个是由感性到理性认识,殊路同归。
在《资治通鉴》卷三十八、汉纪三十、王莽下、天凤三年(丙子、公元一六年)记有“翟义党王孙庆捕得,莽使太医、尚方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臧,以竹筵导其脉,知其终始、云可以治病”,清楚地记载了王莽曾用活人来解剖,解剖操刀手由太医和尚方巧屠共同完成。目的是为了“治病”(即探究人体结构,为治疗寻找理论依据),这要比西医要早一千多年,真乃有过之而无不及。
针刀医学关于闭合性手术的理论,关键是“闭合”,亦即中医针刺疗法的盲视下操作。中医需要掌握的是进针点的皮、肉、筋、脉、骨,以至脏腑的深浅、位置;而针刀疗法同样需要将血管、神经、重要脏器的深浅位置、毗邻关系娴熟于心。中医使用的银质针,员利针尖端圆钝,同样具有钝性剥离的作用(疏通经脉,分筋分肉)。因而说针刀的闭合性手术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2 .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
针刀医学临床疾病谱中疗效最为确切的多为骨伤骨病及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此类疾病应用药物治疗效果甚微,采用针灸治疗,有时也很难根治,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后遗症又不可避免。而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为我们应用针刀疗法治疗此类疾病寻找到一条捷径。
《素问·缪刺论》有“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的记载,记述了用针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与临床。而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则有“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而《素问·痿论》中将痿症分为痿 辟 、脉痿、筋痿、肉痿、骨痿,临床上与现在的腰间盘突出症、颈椎综合症、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很相似。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机制究竟是什么呢?《吕氏春秋·季春纪》里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的记载,说出了软组织粘连由“精不流则气郁”有关,而“恶血留内,……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外伤至软组织损伤粘连的主要病机则是“恶血”为患。同时引起功能障碍(伤脉,伤络)。“恶血留内”的结局是病变部位粘连结疤,功能障碍。
我们认为造成动态平衡失调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其一,由于人体动力组织—肌肉的损伤与挛缩,牵拉了肌腱,筋膜组织,使其附着点 受 牵拉,势必造成相关骨组织位置改变。(纤维位移或整体失衡性位移),结果是病变部位出现动态平衡失调。另一方面,骨组织非生理性位移,也可使相关的软组织(肌肉、肌腱、筋膜)被牵拉而挛缩。这样看来,动态平衡失调的原因不单单是软组织因素,它起码有三种情况:其一,软组织位移;其二,骨组织位移;其三,软组织和骨组织同时位移(筋走、筋翻、筋歪、骨错缝)。
那么,慢性软组织损伤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不管是先有软组织损伤,还是先有骨组织的损伤移位,都可使相关软组织的高应力点损伤渗出、渗血。由于渗出液或渗出血液的化学作用,可使损伤软组织机化或挛缩,有的甚至粘连。其结果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了力平衡失调的程度。 针刀医学原理的核心即力平衡失调 。力平衡失调的结果必然造成动态平衡失调。采用闭合性松解术针对性地对病变部分进行松解,不但很快使功能恢复(非生理性位移需要配合相应手法),相应的症状(如疼痛、麻木)也可迎刃而解。在临床上,我们针对关节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扭伤、挫伤,筋出槽、骨错缝),也进行了长期大量的临床实验。此时针刀松解的目的主要是放出“恶血”,使组织减压,再配合某些药物和手法,使功能很快恢复。通过长期观察, 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外伤后遗症的产生。如关节功能障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这又使我们想起中医的“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法则。也就是说,针刀医学应用“治未病”的原理可使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发病降到最低(如急性踝关节扭伤)。
3 .关于骨质增生的理论
骨质增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说法不一。比较普遍的认同是“退行性改变”。所谓“退行性”即老化。那么究竟是患骨增生的人“老化”呢?还是增生部位的骨质老化?如果是生理年龄“老化”,为什么有的老年人70岁、 80岁、 90岁甚至更大年龄都不出现增生,而有的人只有10几岁、 20几岁却过早地出现增生呢?支持“退变”理论的认为增生的主要对象是中老年人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增生的发生率也呈现正相关表现(这主要是蒙受外伤的次数也多一些)。但我们曾经盲目地将那些患有增生的病人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或关节镜将增生切掉。可是从增生的骨质外型,物理性能、硬度、刚度均与正常骨组织无二。有的甚至更加坚硬。我们知道人体退变时相应骨组织应该“疏松”,而不是更坚硬。于是我们根据大量临床影像上的形态学观察,将骨增生分为生理退变性和损伤性(包括骨化性肌炎)两大类。因为真正生理性退变造成的增生一般不会引起临床症状,且增生的范围广泛。而且通过观察凡是增生的部位、关节间隙、 X 线均有程度不同的位移表现( X 线、间隙、位置等等)。
在生理状态下,骨对正常生理应力刺激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应力增加,骨的增生和骨的密度增厚越强,这一规律由瓦尔夫定律可以证实。 “骨的形态和功能上的每一个变化,或仅仅是它们功能上的每一个变化,必然引起骨的内部组织结构的某种方面的变化。同时也引起骨的外部结构上的确定的次级变化,这些变化是按照数学定律进行的。”
为什么骨增生多出现在骨关节处的肌腱附着点呢?因为骨增生部位的韧带肌腱是一个关节的骨与骨之间的静力支撑,并与关节周围肌组织形成一个统一体,包括对动力支撑的重要张力作用。关节运动产生的拉伸载荷作用在韧带上,而肌肉收缩也在肌腱上产生拉伸载荷。当此载荷达屈服点之前,韧带已出现微小纤裂。超屈服点后,韧带产生明显破坏,同时相应关节产生不同程度的非生理性位移。当关节受到持续低载荷作用一段时间之后,软组织便产生微小变形或蠕变。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骨的强度增加远远高于软骨组织,纤维软骨逐渐变成矿化的纤维软骨,继而与骨质骨结合,最终形成骨增生。
《黄家驷外科学》中关于骨的生成与代谢的描述,认为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 )能诱导间充质类,细胞分化为成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从而发生不可逆骨组织,此过程称诱导成骨。另外,由于定向的血管周围的间充质细胞经过 BMP 或其它骨衍生性生长因子( BDGF )的局部诱导而成。甚至成肌细胞、细胞等也被诱导而成成骨细胞(如临床上的骨化性肌炎)。
根据以上原理,应用针刀闭合性松解术,一方面可以将骨增生部位的高应力点进行松解,再配合相应手法进行治疗,可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另一方面,对另一类骨增生(如骨化性肌炎),则可针对病变部位的肌筋膜间或病灶部位的肌纤维走行进行松解,这样既松解了肌间隙,改善了血循,同时也可使病变部位产生毛细血管侧枝循环,增加病变部位的血循,减少病灶部位的钙磷堆积,延缓或减轻骨化病理过程,甚至使其痊愈(有显瘢痕体质者除外)。
总之,骨增生的病机不能离开力平衡失调这一核心理论来解释。做为人体,病变部位的拉力、压力、张力、剪力、扭力(当然还有流体力——血液、淋巴液对自身管道的冲力)等综合作用,加上复杂的生化因素作用,才产生了骨增生。据此,我们设计提出了针对骨增生症防治的整体思路。即根据骨增生的生物力学原理, 治疗本病的根本问题,在于减轻关节内存在的较大应力 。如果把这些应力减小,就有希望获得关节功能的改善,并延缓或终止造成骨质增生的一系列不良刺激。我们可以 通过减少关节负荷量,并增加关节的负荷面积来降低关节内的应力 。此治疗方案非针刀医学莫属。
4 .关于经络实质的理论
这本是个老话题。是一个到目前为止,中西医界仍未完全解决的一个难题。按 朱汉章老师讲的:“ 经络是什么?难以用现代的科学来说明。……针刀医学对经络的研究证明,它是一个人体电生理线路的干线 (共有十八条)。”又说:“ 如果我们还是套用西医学的形象思维方法来研究经络,不仅不能将中医学的博大精深的基本理论研究清楚,而且还将可能导致西医学全部代替中医学的危险。” 同时又说: “经络对古人也是一个迷。” 这就是说,应用形象思维不行,应用抽象思维也不行,是否还有其他路可走呢?经络究竟是什么? “经络是生物电线路较大的干线有 18 条。” 也就是说经络 = 生物电线路 = 十八条干线 = 十二经脉 + 任督二脉、阴阳跷脉、阴阳维脉。经络和生物电是一种什么关系,到目前还无定论。人体的电生理的理念是中医还是西医呢?要想用一种理论来阐释经络的实质,好象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程要走。但愿中医学的这一“哥德巴赫猜想”有朝一日能花开眼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最后就可以出现由量变到质变,由渐变到突变,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经络是个复词,它含“经”和“络”两层意思。也就是说,经是经,络是络。经有十二经,络有十五络。经是主干,络是分支。经和络是有区别的,如“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是说所有的络脉都不能通过大关节所在的部位,因此在行走到大关节的部位时,络脉都要经过经脉所不到的地方。出于皮表,越过大关节后,再入里而与经脉相合于皮中。十二经脉汇聚于冲脉,而灌注五脏六腑和阴阳诸脉,故称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它的输穴部位上在大抒穴,下在上、下巨虚。中医针灸的“以痛为腧”意即痛点不在经的通路而在它旁侧的痛点(即是穴)上,这个位置往往就是络的位置。 据文献记载,经络在人体所处的位置是经深络浅。针刀医学疾病谱的主要适应症均为周围神经卡压,而针刀松解的主要部位应该是“络”而不是“经”。
从古人对经络的记载可以看出:经脉与络脉实际上是血道、水道、气道的综合体,它既包括血液循环、淋巴与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互为所用密不可分的庞杂体系。但是我们绝不能按现代科学思维模式来讲经络是人体上的什么什么器官,什么什么系统。十八条生物电线路只是人体所有电生理线路的一部分。人体的神经、肌肉、骨髓、血细胞均带有不同性质的电子。但到目前,还不能用现代仪器测得。因为经络属于复杂科学的范围。复杂科学告诉我们的不单单只有“是”或“不是”这两个简单的结论,还有介于两者之间一种多元化的理论。这一理论体系的揭示,很可能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针刀医学关于经络实质的理论,只是为我们通往医学殿堂的道路上,刚刚打开了一扇大门。殿堂里五彩缤纷的瑰宝,我们还远远没有摸到。
三、针刀医学是复杂性科学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研究者运用程式性的或非程式性的实证方法,理性方法和臻美方法,以自然(以及社会乃至人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尝试性的探究过程和系统化的探究结果。
什么是复杂性科学呢?
复杂性科学是二十世纪后半叶诞生的以研究复杂系统和复杂性的一门交叉学科 。包括自然、工程、生物、经济、管理、政治与社会等多方面。复杂性的现代定义是以代数复杂性的概念为基础的。而针刀医学的组成,则是由生物力学,功能解剖学,外科手术学,疼痛麻醉学,中医针灸学,中医推拿学,中医骨伤学,康复医学等等学科有机地结合而产生。它要求医生除必需具备这些学科的知识外,还需要具备文学、历史学、哲学、生物化学、数学、心理学、运筹学、系统工程等等学科相关的知识。这也决定了为什么有的人学习针刀医学入门较易,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再往更高层次发展都非常困难这一事实。文化水平的差异,思维定势的区别,临床经验的多寡,不但从临床上能看出,就是论文的写作上也可以看得出来。 会理论的人也会创造,要创造必须学会理论和论理。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是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提取、分检、判断、加工、合成、应用信息能力,鉴别、评价、判断、选择信息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写作能力,理论和论理技能技巧等诸多能力的集中体现。 因此要学好针刀医学,不是靠一般的努力就能有所创新的。也不是有些局外人所说的“小针刀没什么了不起”,其实它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只要你了解了它的精髓,才能掌握它的真谛。至于为什么说针刀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以至于其原理是基于什么学术背景下产生的,我想用量子物理学的原理略加解释:
什么是量子物理学?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 .量子世界的测不准原理
量子世界存在测不准原理导致不可预知性。 因为在任何时候,我们的测量都不能得到一个粒子行为的完整信息。既然我们无法正确了解粒子现在所处的状态,我们也就无法预知其将来的行为。 我们不能说我们的经验世界是 A 或就是 B ,而应当说我们的经验世界纯粹是这两个可能世界 的 混合物。 有的科学家把这一原理引申成为这样的观点:“一个系统有两个不同的、互补的描述的概念。”在量子系统中是被测粒子与宏观的装置共同作用的结果。 “离开了整体的关系,部分是没有意义的。”
2 .量子世界的非定域性
一个量子系统的两个远距离分离部分之间的瞬间关联,即爱因斯坦也没有理解而被他本人嘲讽的“幽灵般的超距作用”确实能够发生。在一个量子系统中,两个相距很远(即使有几光年距离)的相关粒子必须被看作是一个整体,并且,这种关联协作性内在于量子世界中。这就意味着,一个系统中的多个相关部分不是独立存在的,即使他们可能相隔遥远,看起来似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事实上,他们之间总是存在着整体需要的一致性和关联性。比如,中医理论的“天人感应”,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应;挛生子之间或母子之间的身体感应;中医气功外气的远距离作用、太阳粒子的变化对地球的影响等等。
3 .量子物理学的哲学观点
自然科学是哲学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的进步必然促进哲学做出思考。
3.1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精神和物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二是精神能否认识世界,即世界是否是可知的。量子物理学所揭示的思想,在这两方面都给哲学的基本命题以新的补充。量子物理学在物质实在的本质中给了精神一个正式席位。但它不同于沃尔夫、笛卡尔为代表的“二元论”世界观,把精神和物质对立起来,也不象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那样回答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实际上它认为“观察工具和被观察物体,是不是分开的”。因此没有谁是第一性。 世界其实是精神和物质、主体和客体互为交织在一起的一个整体。两个侧面互为依存,和谐地构成完整的世界。 试想一下,如果针刀医学只有中医的针灸学再加西医的外科手术学,能组成针刀医学体系吗?你说针刀医学是西医还是中医?其实它都不是,它应是一种全新的医学体系。这种医学体系单靠一种医学模式来诠释,是徒劳的。比如对经络的认识,除了西医和中医以外,难道就没有道路可走了吗?我想应用量子物理学的原理也许能走得通。
3.2 还原论和整体论:
哲学上的还原论观点认为:自然界的高级运动形式是低级运动形式的结果。物理学把物质还原成原子、分子这样的部分来研究。医学把人体还原成细胞、核酸这样的部分来研究。这当然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但是量子物理学认为量子粒子种种微观特征,是依赖于全体宏观测量条件的。因此部分的性质只有与整体系统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离开了与整体的联系,部分是没有意义的。另外,一个系统的相关分离得再遥远,其关联性仍存在。用还原论的方法进行研究的量子物理学,让我们重新面对和思考世界的另一个图像——整体。还原论试图揭示整体组织中的简单成分,并推导出整体的特性。而整体论则注意整体的复杂性,并运用整体论的方法去研究整体。整体的重要性我们都可以看到,细胞只有组成生命时才有意义。这种现象,在自然界随处可见:成千上万只鸟儿组成的鸟群,在飞翔时忽而向左,忽而向右,上下翻飞,动作整齐划一;成千上万只鱼儿组成的鱼群,在大海中遨游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同样动作的协调性让人叹为观止。这其中又是什么相关粒子在它们中间起到联系作用的呢?可见整体不仅仅是部分的组合,它还比部分高出一个结构层面。因此,整体反映的现象不容忽视。而针刀医学恰恰是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病情,并从整体的角度对人体进行调衡,使人体从整体上达到新的平衡。
3.3 方法论:
在量子理论的不确定性原理、互补性原理以及整体观的哲学观点问世后,人们开始质疑还原论那种把整体的东西分割成部分还原分析的方法论是否能正确反映整个世界图像(美国影片《未来世界》里把牛从一头塞进机器,另一头便出来罐头;反过来把罐头再塞进机器的另一端,一头牛又出现在机器的另一端,其实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还原论的结果使得很多整体性质的复杂事物的信息丢失掉了。世界好多事物如生命特征、自然灾害、股市行情、战争态势等,其复杂性质只有在整体的结构层面上才能显示出来。单以部分研究是不能完全反映的,并且用研究部分的方法套用到整体现象的研究上,也是极不合理的。针刀医学之所以称其为复杂性科学,是因为组成针刀医学的全部信息是由相关的多学科构成的,它除了针灸学、骨伤学、推拿学、康复学外,还有生物力学、机能解剖学、外科手术学、疼痛麻醉学以及影像学、生物化学、文史哲学等学科。所以单单拿出一种或两种学科来研究,是不能反映针刀医学全貌的。所以我们采用互补的原理,应用集体的智慧,穷毕生的精力来研究它,才有可能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唯物辩证法的“一分为二”观点强调了一个事物内在的分解和矛盾的对立性的一面;“合二为一”的观点,强调了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为存在的一面;而“互补原理”则强调了这样的观点:事物内部存在着两个对立又互补的两方面,就该用符合多个对立面运动规律的方法分别观察它们的运动,然后进行两个方面的互补描述,以得到对该事物的全面、客观的认识。
综上所述,量子物理学对针刀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的。
四、针刀医学的“木桶效应”
一个系统的总体的效能往往取决于系统每个因素中效能最低的那一个。
我们针刀医学界目前有一种倾向,即个别人对学术优势的泡沫化,不切实际地过高评价,过份夸大某些疾病的临床疗效,编造毫无临床依据的假论文、假病例,以哗众取宠。庄子曰: “真者,精诚之至也”。 我们一方面强调针刀医学的科学化,却又不强调求真,是很危险的。 通过求真而止于至善尽美,乏真则难以至善,非真可能变成伪善。 我们不可妄自菲薄,但也不能靠谎言扩大影响。
根据“木桶理论”,用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盛水的总量不是由这个桶中最长的木板决定的,而是由那块最短的木板决定的。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短板”的长度决定其整体的功能,这就是“短板效应”。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找出针刀医学界“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板”,并努力将这块短板变高。
我们要有大学科观,了解当代交叉学科发展规律,不受传统学科界线限制,创造性地发展自己的事业。推动创造和创新,是所有发展交叉学科进行跨学科探索的目的与归宿,也可以说,判断复合型人才的(针刀医学就需要复合型人才)关键,是跨学科创新能力的大小,而不是掌握实用技巧的多少。纵观我们业内的论文,大多数仍停留在低水平重复上。某人应用某方法治疗某某病几百例等等。
但就目前医学界的大气候下,交叉学科发展异常艰难;交叉学科研究成果很难得到社会承认,交叉科学研究人员要收敛锋芒,避开人们的责难,更不能看重荣禄地位。
针刀医学正处医学科学的前沿,而且是前沿的每个专业的端点,位于每个专业边缘的交界地带。尽管尚显幼稚,但却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只要我们大家按照针刀医学原理的思路不懈努力,相信很快会改变当前这种“繁花满树,硕果无几”的尴尬局面。
以上是本人多年来在研究针刀医学原理的探索中,几点不成熟的见解与肤浅的思考。至于你是怎样对待这类话题我不得而知,这只代表我本人的观点。正确与否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们大家都要有自己的看法与认识,不然针刀医学发展与创新将是水中捞月。
针刀医学是超前的跨学科,对它的探索成了充满孤独的艰辛之旅。对走过的道路进行品味,常常是忧虑大于快乐,苦涩大于甜美。对现今则难抱奢望:浮躁短视的心态,急功近利的追求,使很多新观点淹没在一片混乱之中。针刀医学怎样才能发展,年年月月在谈,众说纷纭。但有一条是不变的——打好基础。这个基础包括什么,我在本文中已提到。因为基础不牢,则很难掌握针刀医学的真谛。“穴壁而窥,见不盈尺,我登泰山,洞视八极”(宋·张孝祥《吴春卿高远轩居》)。愿与大家共勉之。

  • 上一个学术教学:
  • 下一个学术教学:
  •  
    版权所有: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培训学校  京ICP备19014186号
    咨询电话:400-6666-810 / 010-80725466 /80725478 / 52573160     传真:010-64124241  Email:790855106@qq.com
    地址:北京针刀总医院内(昌平区天通苑西三区26号楼16门) 邮编:10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