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三角肌损伤和三角肌滑囊炎
1、 适应症与禁忌症凡急、慢性滑囊炎均为 针刀闭合型手术的适应症。
2、 体位侧卧位,患肢放于侧胸壁上,以舒 适且易固定为佳。
3、 体表标志 肱骨大结节为肩峰下方稍后方的骨突起。 三角肌止点三角肌止点端,在皮面上呈现 一凹陷。该凹陷位于臂部外侧面中段,是肱骨滋 养动脉进入肱骨的位置。在凹陷同一水平面的内 侧有喙肱肌的止点,在其后面则是桡神经横越臂 后部肱骨桡神经沟之处。
4、 定点(图2-2-13) 三角肌损伤定点
① 三角肌起点:
A、 肩胛冈点定于肩胛冈骨面的压痛点上1点。
B、 肩峰点定于肩峰的压痛点上1点。
C、 锁骨外侧点 定于锁骨外侧压痛点上1点。
② j角肌止点定于三角肌粗隆压痛点上1点。
③=角肌肌腹点定于肌腹压痛点上,可定 1·3点:
③ 三角肌肌间沟点定于三角肌两侧边缘 压痛点上,可各定1~3点。
④ 三角肌滑囊炎定点:
⑤ 急性期定点 于三角肌中上部即肱骨大 结节下方压痛或肿胀最明显处,可定1—3点。 ◎慢性期定点 于肱骨大结节中上份交界 处的压痛点上。
5、 针刀操作(图2-2-14)
三角肌损伤定点:
① 三角肌起点
A、 肩胛冈点刀口线与躯干纵轴平行,刀体 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与皮下组织直达骨 面。调转刀口线90。,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刀下 有松动感后出刀。
B、 肩峰点刀口线与躯干纵轴平行,刀体与 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与皮下组织直达骨面。 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
C、 锁骨外侧点刀口线与躯干纵轴平行,刀 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人皮肤与皮下组织直达骨 面。调转刀口线90。,纵行疏通、横衍剥离。刀下 有松动感后出刀
② 三角肌止点刀口线与躯干纵轴平行,刀 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与皮下组织直达骨 面。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
③ 三角肌肌腹刀口线与躯干纵轴平行,刀 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人皮肤与皮下组织直达骨 面。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 如有条索、结节等物可调转刀口线90。,切开2~3刀,力求消除之。
④ 三角肌肌间沟点 刀口线与肌间沟走行 方向一致或与躯干纵轴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 快速刺入皮肤与皮下组织直达骨面。纵行疏通、 横行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 三角肌滑囊炎定点:
⑤ 急性期点刀口线与上肢纵轴(即与三 角肌纤维走向)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 刺人皮肤,匀速推进,穿过三角肌及滑液囊壁, 有明显落空感即进入滑液囊内;提起刀锋,切 开滑液囊壁2—3刀即可。出刀后可能溢出滑液, 腱可任其流尽为止。
⑥ 慢性期点进刀法同急性期相同,刀锋到 达骨面后稍提起,在冈上肌与冈下肌的腱膜缘与 骨面交界处纵行切开2—3刀,再纵行疏通,横行 剥离1—2次即可出刀。
6、 手法操作
① 急性期时,医生以双手拇指并列压于肿胀 之三角肌处,用力挤压,尽量使肿胀组织平复为 佳,可以促进渗液吸收。
② 慢性期时,病人外展上肢,医生与之对抗, 反复2~3次。如有肩部活动障碍可做“爬”墙运 动,以改善上肢外展、上举等活动功能。
【注意事项】
1、 三角肌滑液囊炎的诊断应慎重,有时易与 肱骨骨髓炎或肱骨上端的恶性肿瘤相混淆。前者 症状重,常伴有严重的炎症症状,如高热,严重肿 胀,疼痛,白血球明显增高等,试穿可得脓液,穿 刺液镜检有脓细胞等。此时,可确认为急性化脓 性炎症,与滑囊炎绝对不同;此病早期X线片不 易观察到明显骨破坏,需要15—20天后方能出现 X片的改变,故应特别注意。但目前此类疾病已经 很少见。肱骨上端的恶性肿瘤则多侵犯青少年, 肿胀不明显,多疼痛较重,X线片可发现肿瘤改 变。所以应摄肱骨及肩部X线片以资鉴别。
2、对于慢性期粘连、瘢痕的病变,要以松解、 剥离为主,因此要疏通、剥离得足够才行,所以纵 横疏通、剥离幅度应大些。 (庞巍庞继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