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金某,男,58岁,于2008年6月8日就诊。
[主诉]:右跟腱行走疼痛5年多,前几年行走1000米后右跟腱才开始疼痛,原地站立不痛,不行走不痛,近一年多逐渐加重,行走几十米就开始痛,行走距离越远疼痛越重,同时伴有小腿肚及腘窝处酸胀不适感,偶而伴有小腿肚痉挛,休息后疼痛消失,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经多方面治疗均不见好转。 病史:从事车工30多年,无明显外伤史。
[查体]:右跟腱触诊无压痛点,跟腱周围不红不肿,右小腿及跟腱与健侧相比无异常改变。在右腘窝股骨内、外上髁处触诊有明显压痛点。经过在压痛点处分别注射1%利多卡因5毫升进行诊断性治疗,当即行走约1500米左右,患者感觉右跟腱疼痛明显减轻,拍x光右侧小腿正侧位片,未见异常改变。
[诊断]:右侧腓肠肌肌腱挛缩综合症。
[治疗方法]:采用针刀松解术。
在右侧股骨内、外上髁明显压痛点处,用龙胆紫做标记,局部铺无菌洞巾,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及口罩,选用4号针刀,刀口线平行下肢长轴,用左手拇指按压固定上述压痛点,针刀沿指甲缘快速刺入皮下,然后依附骨缘缓慢探索进针刀,在病变处分别沿股骨内、外上髁进行边缘铲切,反复提插3-5下,如针下紧涩感消失出针,压迫5分钟,针眼处敷无菌沙布块。
[疗效观察]:经针刀治疗一次既愈,经过半年定期随访,现在患者每天坚持行走2000米以上锻炼身体,至今未见复发。
[小结]:
1、机能解剖:腓肠肌上端有内、外侧头,内侧头起自股骨内侧髁腘面上方,外侧头在腘肌腱及腓侧副韧带附着点上方起自股骨外侧髁。两头合并形成一个肌腹,未端与比目鱼肌肌腱融合,形成强大的跟腱,止于跟结节。腓肠肌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使踝关节跖届,即使脚尖行走;
(2)足与小腿不负重时,有屈膝作用;
(3)行走时,有向后牵拉膝关节的作用;
(4)膝关节伸直时,由于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有限制膝关节过伸作用;
(5)站立时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比目鱼肌为一宽扁的肌,位于腓肠肌深面,起自腓骨头和腓骨上部、胫骨的内侧缘和比目鱼肌线,在胫、腓骨起点之间形成斜行的弓形腱结构,叫做比目鱼肌腱弓,跨越小腿后面神经血管的背侧。该肌除不参加屈小腿外,比目鱼肌的主要作用跖屈踝关节,与腓肠肌协同作用维持人体直立姿势。腓肠肌与比目鱼肌的起端共有三个头,因此两者又合称为小腿三头肌。小腿三头肌属于小腿后群浅层肌,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主要作用为屈膝和使足跖屈。受胫神经支配,胫神经为坐骨神经的两个终支之一,行经比目鱼肌腱弓的深面,伴胫后动脉下行于小腿浅、深层肌之间。胫神经除发出腓肠内侧皮神经外,还发出肌支支配小腿后群肌,以及营养膝关节的关节支。
2、病因病理:该患有职业性腓肠肌慢性劳损史,可能是发生腓肠肌肌腱挛缩综合症主要因素。由于腓肠肌肌腱起点处在运动时受到牵拉,特别是小腿三头肌在行走时向后可牵拉膝关节,刺激挛缩性腱性组织而加重缺血代谢产物堆积,产生某些致痛物质,当这些物质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刺激周围的痛觉神经末稍,引起小腿和腘窝酸胀不适或痉挛及跟腱反射性疼痛。
3、笔者认为,在诊断方面,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应用中医的整体辨证思路,按照针刀医学三步诊断方法进行诊断,才能寻找到真正痛源,诊断才能准确,定点才能精确,刀到才能病除,疗效才能确切。术后坚持锻炼是促进康复和防止再复发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