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针刀在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中的疗效。方法:运用针刀剥离病变粘连。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针刀可松解粘连挛缩,切割瘢痕,疏通堵塞,去除神经压迫,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纵向疏通,横向剥离,解除动态平衡失调的病因,恢复其动态平衡而治愈疾病。
主题词:腰痛/外科学腰痛/针灸疗法
笔者从2004-2007年采用针刀治疗38例慢性腰肌劳损,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骨外科门诊病例,共38例。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45.2岁;痛程最短2周,最长12年。有急性腰部损伤史的4例。
诊断标准:腰肌劳损是一个较模糊的诊断,是腰部肌肉韧带慢性劳损疼痛的统称,凡是腰部痛、酸、麻、胀,屈伸功能受限,慢性病程超过2周,腰部肌肉、韧带起止点,中部、边缘等处压痛,排除腰部其它病变者均可诊断。
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位,腹下垫枕,在腰骶部仔细查寻敏感压痛点,多为棘上韧带起止点,棘间韧带纤维,骶棘肌在骶骨和髂骨上附着点,骶棘肌下端在腰椎横突上的附着点,腰肋韧带的起止点等。根据损伤的性质和部位范围、大小,一般定2-6个点不等,用龙胆紫作标记,皮肤常规消毒,铺孔巾,穿手术衣,戴手套,用4号针刀,按四步进针法,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垂直刺入约1cm-4cm左右,刀下有阻力改变,患者诉有酸胀感即为病变部位。先纵行疏通剥离2-3刀,再横形剥离1-2刀,松解粘连、切开结节及瘢痕,出针。对较顽固的腰肌劳损痛者,隔1周再作第2次。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功能恢复,能参加工作及劳动者。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功能基本恢复,可参加工作及劳动。无效:临床症状减轻和功能恢复不明显。治疗结果治愈31例,显效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讨论:慢性腰肌劳损一般发病缓慢,病程长,多有长期的从事弯腰、坐位或其它不良姿势下工作、劳动的病史。部分病例有急性外伤史。常感腰部酸、胀、困、痛、沉重不适,在活动多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不能久坐或久站。持久的劳损及体位姿势不良,使腰部肌肉韧带发生损伤性炎症反应,腰部肌肉韧带充血水肿渗出,久而久之,腰部的肌肉韧带及其之间发生粘连、挛缩,退行性变,甚至纤维化,腰部的肌肉韧带收缩舒张功能受限,屈伸不灵便,整个腰部活动受限酸痛不适。针刀医学认为,人体的软组织结构的功能必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才能完成其功能,动态平衡则功能正常,不平衡则功能障碍或受限。在各种损伤因素的作用下,腰肌韧带发生慢性反复损伤和修复,腰肌韧带发生粘连、挛缩、瘢痕、堵塞,腰部肌肉韧带功能障碍,腰部舒缩平衡被打破。针刀医学基于这种新的病理认识,应用其独特的微创非直视手术工具——针刀,在微观解剖学、立体解剖学、体表定位学等闭合性手术理论指导下,着眼于解除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松解粘连挛缩,切割瘢痕,疏通堵塞,去除神经压迫,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针刀直达病所,纵向疏通,横向剥离,解除动态平衡失调的病因,恢复其动态平衡而治愈疾病。通过38例针刀治疗实践,提示针刀医学理论有其先进性,治疗方法简单,疗效好,值得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