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下脂肪垫损伤是指髌下脂肪垫因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所致的无菌性炎症性疾病,属中医学“膝痛”范畴。从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小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39例,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9例,男8例,女31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47.6岁;病程最短20d,最长20余年;左膝13例,右膝18例,双膝8例。7例有膝关节外伤史。
1.2症状及体征
多数患者诉有窝及髌骨下方疼痛,劳累及下楼和伸膝时加重,甚至不能直立或跛行。查体见患膝内或外侧膝眼饱满,肿胀并有压痛。一手将患膝髌骨推向前下方,使其下缘向前,另一手按压髌骨下缘后方的脂肪垫附着处,即感到剧痛。膝过伸试验(+)。
1.3辅助检查
膝关节正位X线摄片提示膝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唇样增生,侧位片提示髌韧带后侧可有密度增高影或无异常表现。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2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位,膝关节屈曲,足平放于床上,常规消毒皮肤,术者带无菌手套,辅无菌洞巾,髌尖下注射2%利多卡因3ml+醋酸强的松龙1ml。然后,左手将髌骨向下推挤,使髌尖部翘起并固定。进小针刀,针刀抵住髌骨下缘骨质后,在脂肪垫于髌下缘的附着处纵行剥离,松解粘连。后将刀锋提至髌韧带内面脂肪垫的上面,刀口线方向和髌韧带纵轴平行,将针体沿刀口线垂直方向倾斜和髌韧带平面成15°角,在髌韧带和脂肪垫之间进行剥离,并将针体沿刀口线方向摆动,将髌韧带和脂肪垫分剥开来,然后再使针体向相反方向倾斜和髌韧带平面成15°角,用上述方法,将另一侧的髌韧带和脂肪垫剥离开,出针。酒精棉球按压2min,无菌敷料包扎。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
治愈:膝痛消失,功能正常,1年内未复发。
显效:膝痛及功能评价[1](0-3级)较前提高2级。仅在劳累后、气候变化或上下楼时出现膝部酸胀乏力等。有效:膝痛及功能评估较治疗前提高1级,或膝痛时发时好。
无效:膝痛和功能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本组39例,经治疗1-2次,治愈20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1例。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总有效率94.9%。
4讨论
髌下脂肪垫位于髌骨下面、股骨髁前下部的三角形空隙中,在髌韧带的深面,呈蝶状,上端附着在髌骨下缘后侧,将关节囊的滑膜层与纤维层分离为关节内滑膜外组织。具有衬垫及润滑作用,防止骨间摩擦,并加强关节稳定。髌下脂肪垫的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均可产生无菌性炎症,引起脂肪垫充血、肿胀、渗出、粘连,膝关节活动中任何使上述三角形空隙缩小的动作均能使肿胀的脂肪垫受压,疼痛加重。故患膝伸直、下蹲至站立及下楼梯均可使脂肪垫受压而疼痛加剧。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导致气血壅滞,日久生痰,痰瘀互结,不通则痛。采用小针刀治疗,松解髌韧带与脂肪垫之间的粘连,镇痉止痛,并解除微血管的卡压,改善局部血供,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术前注射利多卡因与强的松龙,一方面起到局封镇痛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可消除炎症,改善局部血循环,防止再粘连,与小针刀作用相辅相成。本方法简便易行,门诊即可操作,便于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但必须注意,采用小针刀治疗本病,要求术者熟练掌握解剖知识,注意进针深度,不可穿透脂肪垫,以免损伤膝关节滑膜,并且要严格消毒,严防感染。
参考文献
[1]刘云鹏,刘沂,等.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24-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