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 胡爱娥(广东省云浮市云硫医院康复科 云浮527343)
范乃法(江西财经大学医院 南昌330007)
关键词:臀中肌损伤;针灸疗法;小针刀
我科自1998年至1999年采用朱式小针刀治疗慢性臀中肌损伤25例,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5例中,男9例,女16例;年龄22-64岁;病程20 d-3 a;单纯型(臀中肌本身受损,并未波及其它软组织,只在臀中肌附丽区有痛点和压痛,梨状肌无压痛,多不引起牵涉性疼痛;痛点局限明确,下肢或有轻微疼痛、麻木感;患侧下肢抗阻力外展,引起痛点处疼痛加剧)20例,臀梨综合型(臀中肌本身、梨状肌体表投影区均有疼痛和压痛,痛点范围大而不清;做梨状肌牵拉试验及下肢抗阻力外展均引起痛区加剧;严重者下肢行走、站立均有痛麻感或下肢发凉,出现间歇性跛行,压臀中肌和梨状肌都引起下肢沿坐骨神经干的牵涉性疼痛和麻木)5例;曾有急性损伤史者7例,无明显损伤史者18例。
2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暴露治疗部位。单纯型在臀中肌上选3个较明显压痛点,综合型在臀中肌、梨状肌及二者的交界部各选一个较明显压痛点,均使所选3点形成一个三角形的顶点,并用龙胆紫作记号,作为进针刀点。常规消毒患处及术者的手。根据患者胖瘦选用适当长度的朱式Ⅰ型小针刀,迅速将针刀刺入皮下,探索进针刀。在臀中肌及臀梨交界部刀口线与臀中肌肌纤维走行方向平行,可深达骨面,触及韧性物或患者诉酸胀明显处先纵行剥离,后横行剥离;在梨状肌处刀口线与梨状肌肌纤维走行方向平行,深达梨状肌肌腹,先纵行剥离,再横行剥离,如有硬结则用切开剥离。整个进针刀过程,必须不断询问患者的感觉。患者有锐刺痛或电击痛时,立即稍提一下针体,改变一下刀口位置,继续进针刀,待患者诉有酸胀痛时再行剥离。术毕出针,用玻璃火罐拔在施术处。3-5 min后擦去吸出的瘀血,消毒后再用创口贴固定针眼,24 h内避免污染。然后被动外展患者大腿及做梨状肌牵拉试验,以进一步手法松解。每周1次,3次统计疗效。
3 治疗结果
19例痊愈(随访1 a无复发),其中1次治愈8例,2次治愈7例,3次治愈4例;好转6例。
4 讨论
小针刀术是针灸针和手术刀有效结合的微型闭合性手术。通过针与刀的协同作用,可直接疏通经络、松解软组织痉挛、剥离粘连、刮除疤痕,再配合火罐吸拔,达到疏通阻滞、流畅气血、活血祛瘀的作用。
由于臀中肌的特定解剖位置及其与周围肌肉、神经、血管的关系,臀中肌损伤日久除自身的结疤、粘连、挛缩外,常可累及附近的软组织,与梨状肌、臀大肌发生粘连,甚至挤压血管、神经。日久多个粘连、结疤点之间构成了不正常的立体网状力学结构使诸组织固定在不平衡状态,不能在它们原来所在的轨道内自由运动,失去了原有的动态平衡,表现出较复杂的临床症状。压痛点即是粘连、结疤形成的合力点。根据三角形的力学稳定性原理,通过小针刀松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最大程度地打破使诸组织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力学结构,使肌肉、神经、血管恢复到原来的动态位置,促进神经、血管传导功能恢复,有利于炎症和代谢产物的吸收和消散,局部气血流畅,通则不痛,从而发挥出最佳的治疗作用,又可避免多个进针点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小针刀治疗本病疗效甚好,但是要发挥这一方法的作用,笔者的体会是:熟悉解剖,对臀部肌肉、神经、血管的位置、层次和走向了如指掌;选准点,尽可能选择压痛明显的痛点或者指下有条索状或硬结状阳性反应点,并使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快刺入,一般在皮肉浅薄处进小针刀应先加压分离,将神经、血管挤压到刀口旁边,然后再进针(在臀部肌肉肥厚的地方加压分离没有多大意义),可直接快速将针刀刺入皮下,以减轻疼痛;细探索,在进针刀的过程中要仔细体会刀下的感觉及到达的层次,避开神经、血管,准确地找到粘连或结疤点;巧切剥,根据刀下粘连或结疤点的大小、韧度,进行横行、纵行剥离或切开剥离,体会剥离前后刀下感觉的变化,尽可能做到切剥次数少而松解彻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