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偏头痛的临床治疗中,头痛症状消除后,往往后遗有紧箍、头沉等不适的症状,用常规方法如服用非甾体类药物、穴位注射、针灸、按摩等疗效不明显或无效。近年来,我科采用环枕筋膜针刀松解治疗偏头痛后遗症140例,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根据1998年国际头痛协会提出的分类和诊断标准,选择住院偏头痛后遗症病人140例,其中男68例,女72例;年龄20岁以下38例,21-40岁72例,41-60岁23例,61岁以上7例;病程1-12个月11例,1-5年39例,5-10年82例,10年以上8例。其中典型偏头痛57例,普通型偏头痛83例。所有病例均限于头痛症状消除后,遗留头紧箍感、压迫感、昏沉不适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在枢椎棘突和后枕部接触的地方选作进针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左右旁开约1.5cm处压痛处各选一治疗点。术者立于患者头前床边。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针体垂直枕骨刺入,探至枕骨后,沿骨面向枕骨大孔后缘摸索,到枕骨大孔边缘,调转刀口线,与骨边缘平行,纵行切开3-5刀。旁开的两个治疗点,与上同样进针,刺达骨面后纵行疏通,横行摆动,稍提针刀,调转刀锋垂直于变性之椎枕肌纤维,纵切1-3刀出针,2星期1次,3次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优:完全无紧沉不适感。
良:偶有轻度紧沉不适。
好转:轻度紧沉不适与治疗持续存在。
无效:紧沉不适与治疗前基本相同。
3.2 治疗结果
140例中,优76例,良43例,好转14例,无效7例,优良率85 %,有效率95 %。
4 讨论
一般将偏头痛分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偏头痛后遗症这一概念在一般文献中很少论及,但笔者经系统临床观察发现偏头痛临床上确有此期经过,意指偏头痛经过系统药物和局部治疗后头痛症状消除,而残留头沉紧箍感、压迫感及昏沉不适的表现。临床观察到,偏头痛急性发作后,可以自行缓解,进入缓解期,可完全无症状。而偏头痛持续状态(指经过治疗的偏头痛发作期,仍超过72 h,中间可有不包括睡眠的小于4h的间歇期)[1]。往往残留全头部或以后枕部为主的紧箍感、压迫感以及昏沉不适的感觉,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枕项部软组织劳损、变性一组织挤压或牵拉枕部的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致使环枕筋膜挛缩[2]。该症状难以消除的原因即在于难以将卡压或牵拉神经的变性软组织彻底松开,环枕筋膜的针刀松解正是针对这种病理变化而实施的一种治疗方法,故临床疗效明显。
临床治疗时应注意,针刀在环枕之间操作,切勿刺入枕骨大孔或刺伤延髓,针刀方向要垂直枕骨颅骨骨面,为使针感明确,行针刀前不用局麻。在松解颈2横突后结节压痛时,一定要先达骨面,在骨面上操作,谨防针刀刺入环枢横突间损伤椎动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