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见部分以腰部酸困、不适,夜间症状明显,且不能长久平卧、久坐为待征就诊的患者,查体阳性体征少,且口服药物、外敷药物、理疗、按摩等治疗,效果均较差,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我院门诊与93955部队卫生科于1999年6月-2000年6月,共收集以上病人86例,行小针刀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病例共86例,男性51例,女性35例;病程最短l月,最长达15年,平均3.5年;年龄最小19岁,最大68岁,平均39岁。
2临床表现
2.1
26例有腰部扭伤史或慢性劳损史,其它无明显诱因。
2.2症状表现
为腰部单侧或双侧酸困、不适,夜间症状明显,长久平卧、久坐后症状加重。
2.3查体:
腰部活动轻度受限,以前屈或后伸角度加大时明显。26例单侧腰三横突处轻度压痛,30例双侧腰三横突处轻度压痛,17例于单侧腰三横突处可触及条索状物,13例按压单侧或双侧腰三横突处,腰部有明显酸胀、不适感。
2.4
86例病人均拍腰椎正侧位片检查:各椎体骨质、椎间隙等均未见明显异常。22例病人腰椎Cl,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3治疗过程
病人俯卧在手术台上,在腰三横突尖部轻度按压痛点或按压明显酸胀点或触及条索状物点进针,先予2%利多卡因注射液2ml、地塞米松注射液5rng、维生素B1注射液1ml、维生素B12注射液1ml,混合后予上点行注射疗法1次,注射完毕,即进针刀,当针刀接触骨面时,把小针刀刀锋移至横突尖部,用横行剥离法治疗[1]。病人有明显酸胀感,感觉肌肉和骨尖之间松动感,在条索状物被切开后,即可出针,压迫刀口3-5分钟,创可贴外贴刀口处。嘱病人3天内刀口不浸水,2-4天后作腰屈背伸活动。1次不愈者,可隔3-5天后再行上述治疗1至2次。
4治疗效果及标准
依据MdCnab标准[2]标准判定疗效。以上患者经6个月以上门诊随访。结果如下。优:疼痛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恢复正常工作和活动;良:偶有疼痛,能做轻工作;可:有些改善,仍有疼痛,不能工作;差:有神经受压表现,须进一步手术。治疗后优79例(91.8%);良7例(8.2%);可0例;差0例。治愈率为91.8%,总有效率100%。其中1次治愈48例,2一3次治愈21例。7例患者治疗后仍有轻度不适,偶有腰部酸困,原因可能为术后休息不好。
5讨论
5.1所谓不典型腰痛者,病人以腰部酸困、不适为主,不能久坐、久卧。在腰三横突处均有轻度压痛或触及条索状物或按压部位有明显酸胀、不适感。笔者认为该病征可视为不典型腰三横突综合征,因此,对该类病人使用小针刀治疗,均可得良。
5.2不典型腰痛病因应考虑为动态平衡失调[ll,且类似于腰三横突综合征。因腰三横突比其它腰椎横突长,处于腰椎的中段,起到加强腰部稳定性和平衡作用。由于这一特点,在腰部作屈伸活动时,增加了横突尖部摩擦损伤腰部软组织的机会,使附着在腰三横突或邻近的肌肉、筋膜、韧带由于各种急慢性损伤或劳损产生炎性反应,在修复过程中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瘫痕化,这些均可刺激或压迫神经末梢和小血管,造成局部组织缺血。以上因素可致第三腰椎横突局部筋膜增厚,压迫腰1-3神经后支及伴行的静脉使之回流受限、产生窟血[3],从而引起腰部酸困、不适,而小针刀具有剥离粘连、流畅气血、刮除疤痕、松解肌肉等独特功效,故临床上能取得满意效果。
5.3小针刀在痛点或按压酸胀明显处进针,首先起到了针疗法刺激“阿是穴”的作用。当针刀进行剥离、松解时,可起到创伤小、刺激强的作用,不仅能缓解局部组织痉挛,还可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使经络疏通、气血顺畅,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疾病顿除的目的。
|